杭州摇号新政出台,能否减少“万人摇”、遏制投机热?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克而瑞地产研究 2522阅读 2020-07-04 17:27

  7月2日,杭州发布商品住宅摇号新政,涉及人才购房加绑限售、加大对无房家庭倾斜力度等四方面内容,旨在支持自住需求,抑制投机炒房。联系到疫后杭州楼市、地市迅速复苏,“万人摇”项目更是屡屡引发关注。本次摇号新政能否真正抑制投机热、平复市场情绪?

 01

  市场背景:

  “万人摇”频现,疫后杭州楼市、地市趋于火热

  7月2日,杭州市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商品住房公证摇号公开销售有关要求的通知》,调整新建商品住宅项目摇号规则,旨在贯彻落实“房住不炒”精神,支持自住需求,抑制投机炒房。

  摇号新政的背后,是疫后杭州楼市的异常火热。

  第一,商品住宅成交面积逐月攀升、屡创新高。3月以来,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散,杭州楼市迅速复苏,单月住宅成交面积皆在100万平方米以上,且呈现逐月攀升趋势,6月更是达到了195万平方米,创近3年来新高。从历史经验来看,每每成交走向阶段性高位,调控大棒便紧随而至。

杭州摇号新政出台,能否减少“

  第二,“万人摇”项目频现,高性价比项目中签率极低。3月以来,杭州已有4个项目摇号登记报名人数破万,其中,6万人摇900套房、中签率不足2%的远洋西溪公馆项目曾一度引发热议。如果单单统计中签率,4个月内,杭州有21个项目摇号中签率低于5%,融创城0.5%的低中签率为其中之最。

杭州摇号新政出台,能否减少“

  第三,土地市场同样火热。3月以来,杭州共计出让75幅涉宅用地,成交总建面达773万平方米,整体溢价率高达22%,其中有近三成宅地拍至封顶溢价转入竞自持,4月萧山戴村地块更是以22%的高自持比例拍出。 

 02

  摇号新政:

  打补丁、堵漏洞,谨防投机性需求挤出刚需

  摇号购房新政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高层次人才优先购房政策加绑限售期限、缩小“无房家庭”认定范围、加大对“无房家庭”政策倾斜力度、增加购房意向登记限制。具体来说:

  第一,人才优先购房加绑5年限售期,为2月“高层次人才优先购房”政策打上补丁,将有效填补利用人才政策进行投机炒房的漏洞。2月24日,杭州市出台文件明确支持高层次人才优先购房,其中A类人才购房免摇号,B、C、D、E类人才按不高于20%的比例优先供应。从实际情况来看,出于种种目的,开发商普遍按顶格比例执行,使得人才渠道中签率大幅提升,而正常渠道摇号中签率被进一步压缩。举例来说,远洋西溪公馆的整体摇号中签率在1%左右,而人才购房的中签率则高达52%,多数项目的人才购房中签率更是高达100%。

杭州摇号新政出台,能否减少“

  第二,加大对“无房家庭”政策倾斜力度,强制规定均价3.5万元/平方米以下项目供给“无房家庭”的房源比例需超50%,此举将大大增加“无房家庭”摇号中签率。不难发现,绝大多数低中签率的摇号盘均价皆低于3.5万元/平方米的价格线。分区域来看,除核心六区外,余杭、萧山、临安、富阳等近远郊区的住宅均价也皆在划定价格线之下。

杭州摇号新政出台,能否减少“

  第三,缩减“无房家庭”认定范围,对于非限购区户籍家庭,需要同时满足户籍所在地无房和限购区内1年社保两个条件,才能被认定为“无房家庭”享受摇号倾斜政策,此举意在减少非限购区户籍家庭涌入限购区投机炒房。

  第四,增加购房意向登记限制,规定每个购房家庭同一时间段内只能参加一处购房意向登记。

杭州摇号新政出台,能否减少“

  03

  展望:新政利好刚需购房者,

  但恐难彻底矫正市场投机心态

  总的来说,本次摇号新政的落脚点在于填补此前摇号政策、人才优先购房政策的漏洞。

  新政实施后,部分投机性需求会受到抑制,高层次人才、非限购区户籍人口这两类人群的参拍热情会有所降低,真正的刚需群体将从中受益,尤其是限购区域内的无房家庭摇号中签率将有显著改善。

  至于新政能否真正减少“万人摇”现象的出现、彻底遏制市场投机热度,仍然存疑。

  首先,“万人摇”往往是引发市场焦虑、催生投机需求的重要导火索,而“万人摇”现象的根本成因是限价制度下一二手房价格倒挂的套利空间存在,新政并未触及限价制度这一根本,自然很难阻止“万人摇”事件的再现。

  其次,房价上涨预期是市场投机热情高涨的根本支撑。除了疫情之后货币环境趋于宽松之外,近期杭州多条地铁线路开通使得“一小时交通圈”再扩容、常住人口增量位居二线城市之首等基本面利好信息,以及疫后楼市复苏迅速、土拍屡屡拍至封顶价等等因素,都在助推市场形成房价上涨的一致性预期。摇号新政并不能消除这一预期,市场恢复理性仍需仰赖其自我调节机制。(来源:克而瑞地产研究)

来源:克而瑞地产研究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