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持牌消金公司业绩PK:招联、马上领先 长银五八成黑马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经济观察报 1926阅读 2020-04-06 15:00

  1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陆续揭开了其2019年业绩的“面纱”。

  从目前披露的几家业绩来看,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无论营收、净利润还是总资产规模依然“独领风骚”,位居前三;而仅成立三年的长银五八消费金融成为了最大的“黑马”,无论营收和净利润都实现了最大的增长,其净利润较上一年更是同比暴涨了1809%。在10家持牌消金公司中,仅华融消费金融去年处在亏损状态,亏损了将近2亿元。

  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多年,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依然不断有新的玩家进入消金的战场,近日建行、小米、光大和平安集团也争相入局。有分析指出消金行业正从增量市场步入存量市场,竞争加剧,银行携资金优势和信用卡场景优势“入场”,短期内,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对头部优质客群的把控力不会松动。但此时,消费金融公司的竞争,更多地是科技与场景的竞争。从这个角度看,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在策略上多失于保守,优势难以充分发挥;相比之下,其它产业系、互联网巨头系消费金融公司,往往能迸发出更大的潜力。

  招联、马上领先 长银成“黑马”

  截至3月30日,共1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披露2019年业绩,分别是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哈银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长银消费金融和华融消费金融。

  绝大部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取得正向增长,其中招联金融无论营收还是净利润都超越了其余9家,不过因为捷信消费金融尚未公开披露完整业绩报告,尚不确定谁才是业绩之王。2019年招联金融营业收入107.40亿元,同比增长约54.4%,净利润14.66亿元,同比增长约17.0%;其次为马上消费金融,营收89.99亿元,同比增长9.22%,净利润8.53亿元,同比增长6.49%;随后为中银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营收分别43.15亿元、37.2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71%、78%;净利润6.59亿元、3.4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约17.89%和72%。从总资产规模来看,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总资产分别达926.97亿元、548.15亿元、329.02亿元和306.54亿元,均处在10家公司前列。

  在一众已披露业绩的消金公司中,仅成立三年的长银五八消费金融成为了最大的“黑马”,无论营收和净利润都实现了最大的增长。2019年该公司营收收入7.12亿元,同比增长565%,净利润2.1亿元,较上一年同比暴涨了1809%,增长速度最快;不过2019年上半年长银五八消金依然处于亏损的状态,根据长沙银行2019年半年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9亿元,净利润为-4336.81亿元。中原消费金融营收12.2亿元,同比增长134%,成为已披露财报中增幅第二大的消费金融公司。此外,晋商消费金融去年实现营收3.72亿元,同比增长10%,净利润0.52亿元,同比下降36.3%,总资产基本上与上一年持平,但整体资产规模在消金公司中是最低的。湖北消费金融去年取得营业收入13.79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67.76%,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7.77%。

  相对于前两年的高增长,消金行业增速继续放缓。例如招联消费金融2017年其营收增幅为171%,到2018年下降到67%,至2019年再降至54.4%;而中银消费金融也从2017年的68.34%营收增长,下滑至2018年的28.04%,再下滑至2019年的-14.71%。这与宏观经济下行及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带来的各项成本增加、消金行业监管趋严、更多主体进入消金领域行业竞争更加激烈等原因不无相关,导致的行业整体增速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在10家消金公司中,仅华融消费金融去年处在亏损状态。3月27日晚,合肥百货发布了2019年报,披露了联营公司华融消费金融的业绩。年报显示,合肥百货2019年因投资华融消费金融产生4553万元亏损,较上期下降4839万元,而亏损原因是因为华融消费金融净利润变化所致。合肥百货持股比例23%,按照此计算,华融消费金融2019年约亏损1.98亿。

  华融消费金融的过往业绩也“堪忧”。2016年亏损3680万元,2017年实现扭亏,净利润达1.05亿元。但到了2018年,华融消费金融虽取得盈利,但断崖式下跌至1240万元。2019年上半年,华融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5.67亿元,净亏损1.77亿元。截至2019年9月末,华融消金总资产55.15亿元,前三季度营业收入8.08亿元,净亏损1.88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487万元。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扩容提速

  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多年,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银行系、产业系和互联网系等巨头纷纷争相涌入该市场,而且在这个发展的过程当中,依然不断有新的玩家进入消金战场。

  3月30日,建行副行长纪志宏在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建设银行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是战略上的安排,已经筹划了一段时间。建行有意进入消费金融市场是基于中国消费潜力的判断。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转向内需主导,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作用在复血,虽然短期消费有受到影响,但是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消费领域的潜力很大,特别是随着消费结构性升级,消费信贷的长期前景很广阔。

  无独有偶,“抢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声音不绝于耳。1月17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关于筹建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在重庆市筹建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1月10日,光大银行也发布公告称,已获批在北京市筹建北京阳光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在光大银行获批不久前,险资巨头平安集团也获批在上海筹建平安消费金融公司。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3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其中24家公司已开业,富银消费金融、冀银消费金融、易生华通消费金融、平安消费金融、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北京阳光消费金融6家公司正在筹建中。

  除了牌照扩容外,也有不少银行、互联网巨头等通过入股的方式介入这块稀缺的牌照,例如新浪微博运营主体公司入股包银消金、度小满金融入股哈银消金成第二大股东、红塔银行入股苏宁消金;玖富数科入股湖北消费金融,也将成为第二大股东。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2020年消金公司批设的预判是:首先过去一年间,大量非法金融活动及其产业链相继出清。在“开正门、堵偏门”的原则下,2020年或迎来消金批设的新窗口;其次,银行系,以及有金融背景的主要出资人将继续获取监管青睐,此前在消金业务上已积累业务经验的将更具优势;再次,强实力外资股东或将抓住中国对外开放的积极态度,加速与国内机构的股权联姻。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对记者表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消金行业正从增量市场步入存量市场,竞争加剧,银行携资金优势和信用卡场景优势“入场”,短期内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对头部优质客群的把控力不会松动;对其它消费金融公司而言,更多地还是与银行系消金公司错位竞争,布局次优质和相对劣质用户,向下抢夺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用户群。此时,消费金融公司的竞争,更多地是科技与场景的竞争。从这个角度看,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在策略上多失于保守,优势难以充分发挥;相比之下,产业系、互联网巨头系消费金融公司往往能迸发出更大的潜力。

  2019年9月底,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了《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报告》,指出目前我国消费金融获得率偏低,仍有近40%成年人从未获得过消费金融服务。报告预计,我国消费金融行业整体仍会有五年以上的高速成长期,预计表内消费金融占总信贷规模有可能突破25%以上。(来源:经济观察报)

来源:经济观察报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