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定价机制改革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人民币交易与研究 3116阅读 2019-08-26 07:37

  FTP体系建设有助于提升银行自主定价能力,但并非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在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资产负债结构下,如果不改变贷款利率的形成机制,仅靠完善FTP定价体系难以实现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定价,利率“双轨制”问题依然会存在。LPR不只是过渡性的利率基准,未来也将在贷款利率定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9年8月17日,央行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要求新发放贷款参照LPR定价。LPR的报价方式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同时,央行在原有的1年期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了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报价行扩大至18家;报价频率改为每月报价一次。8月20日,LPR形成机制改革后的首次报价公布,1年期LPR为4.25%,5年期以上LPR为4.85%。本文从利率市场化改革角度,分析了LPR定价机制改革的意义。

 一、LPR改革有助于畅通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推动利率“两轨合一轨”

  “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原则。当前,存贷款利率浮动已经放开,但贷款利率依然参照基准利率定价,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也不畅通,形成了贷款利率的 “双轨”问题,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面临的关键问题。

  在原来的体系下,贷款利率的传导路径是直接由央行公布贷款基准利率影响银行实际发放的贷款利率。这一传导机制在LPR形成机制改革之前一直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2015年10月以来,我国未再调整贷款基准利率,贷款利率也不受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市场利率调整的影响,依然参照基准利率定价,导致利率传导机制不畅通,对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了阻碍。特别是由于贷款基准利率具有较浓的行政色彩,锚定作用较强,银行容易通过协同行为以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倍数设定隐性下限,使得贷款利率“易升难降”。在2013年贷款利率浮动放开后,就曾多次出现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变动不同向的问题。2017-2018年,在市场无风险利率(国债收益率)整体下行的同时,实体经济的贷款平均利率变动不大、甚至个别时间出现了阶段性上升。贷款利率和市场利率呈现明显的“双轨”定价,这在市场利率整体下行的情况下,实体经济并没有感受到明显的融资成本下降。

  此次LPR改革明确新发放贷款参照LPR定价,新的LPR利率按照MLF利率加点形成,而MLF利率由央行市场化招标形成,可以反映市场平均的边际资金成本。这意味着建立了一个更加市场化的贷款利率形成机制,打通了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使央行的货币政策可以更好地向贷款利率传导,有助于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

  而且,此次LPR形成机制改革还扩大了报价行范围,在原有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增强了LPR报价的代表性,使LPR更能体现市场供求的变化。从这一角度来看,LPR形成机制改革也有助于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定价形成,推动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同时,LPR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银行难以在此基础上协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也可以起到增强市场竞争,提升银行风险定价能力,降低风险溢价,推动贷款利率下降的效果。

  二、FTP体系建设有助于提升银行自主定价能力,但并非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

  商业银行建立完善内部转移定价(FTP)体系,有助于提升其自主定价能力,从而助推利率市场化改革,这是毫无疑问的。但FTP定价体系完善并非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问题。在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资产负债结构下,如果不改变贷款利率的形成机制,仅靠完善FTP定价体系难以实现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定价,利率“双轨制”问题依然会存在。

  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改革是银行发挥FTP定价机制的前提,这是与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特征有关的。我国各类商业银行的发展时间不同,其负债结构也不尽相同。国有大行在吸收存款方面有先发优势,存款粘性较高,负债端以存款为主,负债成本主要受存款利率影响。同时当前我国缺少面向居民和企业的基于市场利率定价的存款替代产品,因此市场利率对存款利率的影响力较小,存款利率依然以存款基准利率定价,并不跟随市场利率变动。而外资银行、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等部分中小银行吸收存款能力有限,同业负债成本的变动能对综合负债成本产生显著影响,其负债成本更易受市场利率影响。

  在银行建立了基于“成本加成法”的FTP定价体系的基础上,银行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其贷款利率定价最终都是跟随综合负债成本变动的。那么,根据不同银行的负债结构特征,大银行的贷款利率将依然参照基准利率、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点,没有自主定价能力的中小银行贷款利率则参照大银行的贷款利率定价。有自主定价能力的中小银行、外资银行等的贷款利率可以参照市场利率,但其占市场份额较小,并且在当前市场利率下行的趋势下,参照不变的基准利率定价反而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最终有自主定价能力的中小银行也会选择参照基准利率定价。此时,即便各银行均建立完善了FTP定价体系,银行贷款利率依然参照基准利率定价,而非市场利率,利率“双轨制”依然存在,这就是近年来的现实情况。

  这也可以从银行的外部定价来分析。实际上,每一笔贷款都需要一个利率基准,否则银行与客户谈判就缺乏参考。更为重要的是,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银行与客户必须约定一个参考基准,作为未来利率重定价时计算新利率水平的依据。FTP显然并不具备作为定价基准的功能。一方面,客户很难接受银行参考自己计算出来的FTP来定价,而且银行也难以向客户说明自己的FTP是怎么计算来的,是不是客观、公允。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一个社会公认的、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参考基准,客户只能在市场上自己对比,找出最优惠的贷款利率,这样无疑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而言,由于信息获取能力较弱,与银行相比又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更加需要一个客观公允、权威性高的利率,作为其向银行贷款的定价参考基准。这也是一段时间以来,贷款基准利率仍然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会出现LIBOR、国债收益率等参考利率的重要原因。但目前尚未听说哪个金融市场是以银行FTP作为参考基准的。因此,没有LPR这样的定价基准,FTP机制建设得再好,也只能是为银行自身定价管理提供依据,并不能真正解决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题。

  可见,FTP定价体系只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重要“助攻”,但并非阻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问题。只有打破银行贷款利率以基准利率为锚的惯性,改进贷款利率形成的机制,这一“助攻”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果从FTP定价的思路出发,如果要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央行应先取消存款基准利率,让存款利率基于市场利率定价,从而带动贷款利率市场化。但在当前情况下,“先存款、后贷款”在我国行不通,一是因为我国大银行拥有较多的存款、且粘性较高,同业负债占比受限,市场利率对银行负债成本的影响有限;二是受银行“存款立行”的经营传统,以及部分监管指标赋予一般存款更高权重等因素影响,我国存款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取消存款基准利率会加剧中小银行的存款恶性竞争,提高中小银行的负债成本;三是面向居民和企业的基于市场利率定价的存款类产品(大额存款)发展尚慢。因此,在存款基准利率取消尚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我国先行改革贷款利率形成机制。

  在存款基准利率并未取消的情况下,通过LPR形成机制改革促进贷款利率和市场利率建立直接联系,实现贷款利率率先“并轨”,将会对银行的息差管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必然对商业银行自身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将倒逼其主动建立和完善FTP定价体系,在较长时期后会推动银行主动进行负债成本市场化。

 三、LPR不只是过渡性的利率基准,未来也将在贷款利率定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有观点认为,LPR只是一个过渡性的利率基准,未来LPR将退出历史舞台。但从国际经验来看,即便在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最优贷款利率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受利率市场化程度以及最优贷款利率形成机制不同影响,最优贷款利率的使用范围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不再广泛,但总体来看,最优贷款利率依然在贷款利率定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日本的大企业贷款逐步由最优贷款利率转向TIBOR等市场利率,但住房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依然参照该国的LPR利率定价;香港的住房按揭贷款和信用卡贷款依然以最优贷款利率为定价参照;印度央行在1994年推进利率市场化后要求20万卢比以上的贷款均以该国的最优贷款利率为定价基准,并在此后对该利率的形成机制进行多次调整,以适合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定价和央行利率传导需求。美国的最优贷款利率为联邦基金利率固定加点,大企业的贷款利率则以更能反映银行负债成本边际变化的LIBOR为定价基准,但美国的最优贷款利率依然定期公布,作为中小企业贷款和零售客户贷款的定价参照。

  因此,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最优贷款利率并非不再有用武之地,最优贷款利率依然在利率定价中发挥着作用。特别是对数量广泛的中小企业和零售客户而言,最优贷款利率的作用更为重要。从这一利率的设立初衷来看,这一利率不仅发挥着定价锚的作用,而且有一定的公告意义。并且,各国LPR形成机制并非一成不变,其定价方式也在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不断完善,以更好地满足银行市场化利率定价的需求。

  综上所述,LPR形成机制改革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LPR形成机制改革健全了央行政策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机制,有助于提升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程度、促进了贷款利率的“并轨”,让贷款基准利率更容易“放得开”,也可以让离开贷款基准利率后的贷款利率能够“形得成”、“调得了”。LPR形成机制改革还可以倒逼商业银行主动提高自主定价能力,为商业银行主动进行市场化的利率定价创造了前提,也使得商业银行FTP定价体系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从国际实践来看,LPR将持续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商业银行利率定价中发挥重要作用。(完)

(来源: 人民币交易与研究)

来源:人民币交易与研究

相关标签:

银行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