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书寿:荆庄 “挖井人” | 中国老村长㊲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3136阅读 2019-07-24 12:31

孙书寿:荆庄 “挖井人” | 中

  编者按:他们,是美好乡村的“守护者”、脱贫建设的“领路人”。他们扎根基层,架起村民、政府、企业等多方沟通的桥梁。2019年5月20日起,乐居财经联合碧桂园推出“凤凰涅槃‘1+x’计划”,奔赴9省14县,对话“中国老村长”,挖掘一线脱贫攻坚的奋斗故事,献礼新中国成立70年。本期【中国老村长】河北省新河县荆庄村孙书寿。

  出品人丨贺寅宇

  总策划丨陈海保

 统筹丨王川 潘宇凌王敬宾

  撰文丨王泽红

  摄影摄像丨莫少衡

  编辑丨赵星雯

  初夏时节,一场暴雨刚过,被大风刮断的树枝残留在街道两旁。

  我们走进新河县荆庄村的一家“扶贫小院”,时不时传出笑声阵阵。在不足五十平方米的农家小屋里,气氛融融,十几个村民正在手工安装轻便简易的音乐生日蜡烛部件,他们个个脸上洋溢着满足而幸福的笑容,其中大部分人是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

  说起这里颇有特色的扶贫小院,就不得不提到孙书寿。组装数字蜡烛,正是他排除万难从邻村引进的扶贫增收项目。

  今年46岁的孙书寿,此前担任荆庄村村支书。2018年退休,之后发挥余热,接任碧桂园“老村长”职务,负责碧桂园在荆庄村的扶贫工作。同时,他被荆庄乡政府返聘,做一些公益工作。荆庄乡政府正好位于荆庄村内,敬业爱岗的他两头工作都不耽误。

  带头垫资誓做荆庄 “挖井人”

  北街居民一三五用水,南街居民二四六用水,全村南北隔天轮换吃水,家家户户院子里备有一个水缸或水桶用来储存水,这是荆庄村的吃水现状。

  “虽然隔一天才能用到水,但是现在全村吃水已经不再困难了。”说起荆庄村的苦,绕不开村民的吃水问题。孙书寿说,水,就是荆庄村的命。

  而在8年前,荆庄村村民吃水并没有这么容易。彼时,荆庄村有3500多口人,却只有一口深水井,地下水管也已老化,水管经常崩坏,村民经常三五天吃不到水。“安全饮水”成了荆庄村的“心头患”。

  2011年2月,孙书寿刚刚担任荆庄村村支书。正值寒冬时节,来村委会提诉求的村民越聚越多,从几个人增加到三十多个人。刚刚担任村支书的他,脸上并没有喜悦之感,反而愁容满面。

  “那会大家情绪比较激动,由于全村都是饮用深井水,要没有水就都没有,想去邻家接点水都不行,去邻村也不是个办法。”

  “再打一口深水井,修复地下水网管道。”孙书寿把心一横,一边为村民提供解决办法,一边劝说村民耐心等待。工程推进需要时间,并非一日之功。

  但是,一些村民并不听孙书寿的解释,对他还颇有微词。“这是你上任后办的第一件事,如果这件事办不好,你这村支书就不合格。”有些与孙书寿关系比较好的,也当面与他说,“你上来就是为大家办实事的,一定要把饮水问题办好。”耳提面命之下,孙书寿不气不恼,反而更觉得责任重大。

  作为土生土长的荆庄人,对于饮水的困难,孙书寿有切身体会。而令孙书寿最难过的是,“有些村民竟然怀疑我别有用心,其实我家里条件挺好的,自己经营了一家电缆厂,当村支书只是单纯想为村里做点事。”

  争议归争议,孙书寿立即向村里申请“打深井、修复水网”项目。在他的极力推动下,不久后,项目获批,村里的打井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在修复地下管道水网时,村里资金紧缺,为了不拖延工程进度,孙书寿甚至自己垫资5万元。这件事让村民深受感动,村民打趣道,“办实事的来了,咱村要幸福了”。

孙书寿:荆庄 “挖井人” | 中

  为了不让全村断水,在改造水网时,孙书寿采取了“修哪停哪”的策略,修到哪条街,就停哪条街的水,停水的街道居民,可以去没有断水的邻居家打水。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

  半年后,地下水网管道改造完成,荆庄村又多了一口400米深的“深井”。

  如今,两口深井每天源源不断为荆庄村3500多人供水,当初水管破裂、崩坏的情景已经不再,村民再也不用为饮水而发愁了。

  打造就业创业平台“扶贫小院”蔚然成风

  解决饮水问题后,孙书寿又先后修路、整治环境卫生,进行土地修复,让荆庄村的面貌焕然一新。2018年,他卸任村支书的职位。在担任村支书的8年时间,荆庄村的贫困户从170多户减少到目前的17户。

  据了解,新河县通过协调场地、帮助办理工商注册登记、落实补贴政策等措施,引导爱心企业和人士办起居家加工的“扶贫小院”(“扶贫车间”)。

  孙书寿看着村里的落后面貌,担任碧桂园扶贫“老村长”之后,也琢磨着从邻村引进这项产业。

  “乡里有很多家儿童玩具、生日蜡烛等零部件的代加工点,吸纳了上百户贫困户就业,现在我们荆庄村也有,你看这样的‘扶贫小院’就有四五家。”孙书寿介绍。在他的带动下,由村里牵头,组织各加工点与生日蜡烛厂家对接,也有了稳定的加工“活”源,慢慢地培育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扶贫模式。

  孙书寿说,“扶贫小院”吸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现在越来越多农村青年人才都回来了,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孙书寿:荆庄 “挖井人” | 中

  如今,孙书寿还依然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十几平米的空间,既是办公室,又是休息室。担任碧桂园扶贫“老村长”,了解贫困户信息,帮助碧桂园资助贫困学生上学,是他在荆庄村的重点工作。

  在孙书寿的办公桌上,有一份全村贫困学生的名单,他每天都会翻看。看着村里的贫困学生,在碧桂园的帮助下,能够继续上学,他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神情。“教育是一件大事,村里的小虎(化名),家里很贫困,他上学很紧张,有了碧桂园每年资助的钱,他家负担减轻不小,小虎也能继续读书了。”

  “解决村民安全饮水、修复村容村貌,还能帮助贫困户就业脱贫,为村民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我很自豪!”孙书寿说道。

  以下是乐居财经与孙书寿的对话精选:

 乐居财经:解决饮水问题后,做的第二件事是什么?

  孙书寿:第二件事就是整治村里的环境卫生。我们是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整治的。那会,村里街道是典型的脏乱差,柴火在街上乱堆放,水缸到处可见,衣服也在里边晾晒,土台占用街道面积过多等,街道上连个车都走不开。所以,我们决定整治环境卫生。

  乐居财经:整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孙书寿:当时很多村民并不配合,拒绝清理自己的东西。为此,我在村委会大喇叭上广播了整整两天,但是还有一户居民拒绝清理晾衣服所占用的电线杆,最后只能上门去做工作。到了家里时,他家只有妻子在,很痛快地答应要清理,可是清路工作到了他家门口时,他拒不让清理,甚至还与我发生肢体接触,万般无奈之下,我只能寻求派出所的帮助。

  我们本来关系挺好的,因为这个事,从此有了隔阂,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可以想说啥说啥了。这也是无奈的事情。

  乐居财经:之后,您又做了哪些事?

  孙书寿:之后,就是修路。那会条件很差,街道全是土路,并没有用水泥硬化,街道两边也没有铺彩砖。所以,我们就每年修一条街,差不多3000平米的街道。到2017年,村里所有的街道都返修了一次,差不多有31条街道,共修了12公里左右。

  另外,在2016年,我们还进行了农田的提升改造。2018年,我们做了一个项目,叫做“土地修复”,就是把被污染的土地修复好,可以重新耕种,这个项目做完以后,我就卸任村支书了。

孙书寿:荆庄 “挖井人” | 中

 乐居财经:您对碧桂园的扶贫工作怎么看?

  孙书寿:碧桂园对村里帮助很大,贫困户的学生会给资助,小学和初中生每年1000元,高中生每年2000元,大学生每年3000;碧桂园还会开展暖冬行动,给村里的贫困户送被子和大衣等生活用品,在冬天很实用;另外,他们给贫困户购买人身意外防贫险,如果家里大人发生意外,孩子还有个保障,这点做得非常好。

专题 | 中国“老村长”访谈录

wer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