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思海:地产侠客行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见地 林振兴 43.2w阅读 2021-01-29 22:49


乐居财经 林振兴 发自重庆

“金科好,我才能好。虽然今后身份变了、角色换了,但是我对金科的热爱不会变”。蒋思海有感而发。
讲这番话之前,他刚刚卸任金科股份董事长。
1月29日下午,金科在重庆举行的这场临时股东会,更像是一场别具温情的老友会,创始人黄红云也亲自坐镇。
蒋思海担当上半场会议主持人,操着一口标准的重庆普通话,言语间从容而轻松。

自1998年至2021年,蒋思海倾注大半生时间与精力投入金科。这在重庆甚至全国地产行业,都很难找到这样“久久长长”的职业经理人,他荣获18、19年中国十大地产CEO。

效力金科23载,他陪伴金科从偏居西南一隅的渝派房企成长为全国化布局的大型企业集团,经历了企业销售额从1亿到突破2200亿,见证了金科地产和物业“A+H”双平台起航,共同解决了内部股权之争等等。

作为金科历史上一系列重要关键节点的元老级人物,蒋思海与金科已融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他会在公开业绩会上坦言,自己“把身家放在金科”;也会在旁人多次鼓动自己创业当老板之时,一一回绝。

在他内心,始终从未想过离开金科,“当个舅子就要像个舅子,坚持在每一个岗位把它做到极致。”

二十几年的命运交替,早已道不清究竟是金科成就蒋思海,还是蒋思海为金科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但可以肯定的是,蒋思海这一代地产职业经理人的特殊时代标签。他们从草莽、泥沙俱下,但又充满生命张力的时代一路走来,风尘仆仆;他们又有一种可贵的精神,嗅到变化时充满着创造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个人奋斗是前提,伯乐赋予的机会更为重要。所以,蒋思海在许多场合都反复提到,“金科和自己的茁壮发展,归功于老板。”

在金科内部,蒋思海和老板黄红云配合默契,是一对黄金搭档。黄红云性格细腻,管理风格上也抓得很细致。蒋思海则自称是粗放型风格,两人性格正好互补。

在黄红云心里,他也很感激遇到蒋思海,二人互相包容,互相陪伴,走过风雨,“在2017年至2020年期间,金科发展成绩显著在于蒋思海为核心的第10届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辛勤付出。”

在股东会现场,黄特意安排了一个小插曲,播放了一段关于蒋思海为首的第10届董事会VCR,时长5分钟。

虽然卸下肩上职位,但蒋思海却给金科留下了“崇尚简单、能上能下”的企业文化,为企业锻造最坚硬的盔甲。而他也仍将以“名誉董事长”的身份继续留在金科,守望它五年后剑指4500亿元。

01

还有五年就到了退休年纪,蒋思海却欣然退居二线,让位给年轻人。在他看来,这是坚守和传承金科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基本原则。

在金科内部,新一届董事会平均年龄40多岁,其中最年轻的只有35岁。

他高度评价金科新当选的董事长周达和新任总裁杨程钧,“虽然(他们)年龄不大,但都是超过15年的老金科,是公司内部长期培养的优秀人才,也是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的中坚力量。”

回溯金科过往20多年的发展史,但凡有难啃的骨头,蒋思海定会冲在第一线。他先后主动申请离开集团去到项目公司和城市公司,完成集团区域的上下轮动。

“革命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是他的人生信条,“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哪个岗位最需要人或者是最能发挥能力的,那就是最好的岗位”。

23年前,黄红云开着一辆桑塔纳,带着合伙人,从老家涪陵来到重庆,创办金科。那一年,蒋思海作为副总经理进入公司,次年便升任总经理。

2002年,正当金科准备推行集团化管理时,蒋思海却主动请缨,辞去集团总经理之职,转去项目公司做总经理。外人不理解他,为啥放着好好的集团总经理不当,去项目干苦活、做累活?

但蒋思海自有他的道理。当时,金科在重庆有一个400亩地的项目。他坚定认为,“开发好这个400亩的项目,肯定比待在集团更锻炼人,亲身参与一个大项目的开发,才是最好的练兵场。” 

2011年,蒋思海重回集团,主抓金科上市,实施一系列稳住规模利润的策略;次年,他又回重庆公司,推行1030战略——用10年时间进入重庆30个区县。

不一味谋求扩张,而是紧跟城镇化布局,深耕强势区域,这为金科后来的全国化扩张奠定了根基。

2013年,蒋思海再回集团,负责组织架构调整,搭建一系列管理体系。期间,他不断思考如何将金科按照现代企业治理的方式进行管理,提出“四化”,即团队职业化、管理专业化、经营规范化、竞争市场化,这也成为金科的企业标签。

蒋思海常说,“金科的头顶有五个摄像头,股东、深交所、证监会、媒体、会计师事务所,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关注和监控,所以经营上特别重视规范化”。敬畏规范,是金科能够在23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平稳发展的关键所在。

不仅关注管理之道,蒋思海更注重产品之术。

这一点,他跟黄红云出奇的一致,黄曾对媒体强调,“房子是客户要住一辈子的,我们不可能让客户在未来几十年里天天面对不完美的房子和园林环境。”

2016年,金科定下全国跨越式大发展的战略。但放眼金科之前的产品,主要以中端产品为主。蒋思海认为,“走向全国的金科,必须要有在高端市场的打板产品,证明金科的产品力。”

为此,他推翻了金科擅长的总价控制、常规业态、面积赠送等研发套路,研造金科自己的房子——九曲河。这也是金科一个没有退路的产品。

九曲河,如同被蒋思海一手带大的“孩子”。项目还未动工之前,他就去过现场十余次。

“做豪很容易,做美很难”。为了摸清高端用户的居住需求,蒋思海亲自带着团队在朋友上千平方米的豪宅里呆了半天,从户型、公共空间等角度去真实感受用户的关注点。

最终,九曲河以100%客户满意交房,缔造一份叫好又叫座的完美答卷。重庆市民称赞道,“九曲河之后,金科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金科了”。

但蒋思海很清醒,一个九曲河还不能形成金科的高端影响力,金科将重点打造明星产品线项目,全面提升金科产品在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影响力。

正是因为始终坚持这样的产品主义,才有了金科的口碑声誉与市场规模。

02

多年来,“有质量的理性增长”和“绩优稳定下的市场规模”已经成为蒋思海的经营哲学。金科的每一步几乎都在这两项基本原则下进行。

做企业,最难的是保持清醒,更难的是有长期远见。

在保证稳健的前提下,蒋思海深谙房地产丛林守则,“过于稳健就是保守,就要被市场淘汰,小而美是不行的,必须大而强。

为此,他带领团队去华为和恒大考察,切身体验这两家中国标杆企业的和狼性精神,练就一支专属金科的狼性战队。军人出身的蒋思海,要求每一个金科人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迅速处理错综复杂的管理事项和技术难题,专注行业、专注领域。

不仅注重内生式发展,蒋思海还倡导外延式发展。金科与碧桂园、龙湖、中海等房企打开了合作通道,而在2016年以前,金科都是自己拿地、自己操盘。

在他眼中,“竞争是用你的专业、实力去竞争,而不是杀腰枪、搞暗算,现在这个江湖,还是合则共赢、和合共生的一种江湖。”

数据也证明了蒋思海的战略眼光。从过去看,金科是近年行业高增长的典范,从2015年的221亿,到2020年的2233亿。5年时间,金科实现10倍增长,不仅连续跨越千亿、双千亿大关,行业排名也提升至16位,走出了一条“逆势翻红”的突围路径。

虽然不断刷新业绩记录,但蒋思海始终保持“危机感”,不断思考如何用新的逻辑完成下一次跨越,为金科寻找企业发展的第二曲线。

2019年,他提出金科全力推进“四位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布局。在做好民生地产开发和生活服务主业的同时,金科加大科技产业投资运营和文化旅游康养的布局,以地产主业延伸出产业“生态圈”。

“吃着碗里的,看到锅里的,想到田里的”,蒋思海用最朴实的话语表达了金科的雄心,也给金科带来了更健康的销售结构。从产业到文旅,从90、00后到康养客户、从企业客户到政府客户,都是金科的未来之路。

随着“四位一体”多元战略的确定,金科也不再以单个城市为标准,而是以城市群的新眼光来规划布局。

金科提出以“国家城市群发展”为导向,在“三圈一带、八大城市群”深耕的行动策略。蒋思海判断,“不同城市的房地产发展差异比较大,寻找稳定的发展区域是房地产开发的关键。”

大格局、超视野释放巨能量,在当下房地产行业围观者居多、行动者略少的时代,高速奔袭中蕴含着对长周期的理性研判。

熟悉蒋思海的人都知道,他从小有行侠执义的梦想。18岁那年,开始思考人生的他设想自己的未来是:仗剑天涯。那是1984年,金庸、古龙、梁羽生们横行的时代,他梦想着自己是《新龙门客栈》的义士,“身怀绝技,心念天下”。

时隔37年,这个被地产“耽搁”的侠客终于解甲归田,放下金科股份董事长的身份,他可以更加悠然地坐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校园里,做回学生;也可以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和一双儿女。但他仍会以名誉董事长的身份,心念金科。

来源:见地

作者:林振兴

相关标签:

见地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