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梁IPO为什么能“逆袭”成功?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云地产 2122阅读 2019-07-19 16:46

  在企业上市的多彩故事中,一帆风顺的往往千篇一律;于波澜起伏中逆袭成功的往往万里挑一,难能可贵,更能让热心的观众“拍案叫绝”。

  比如,2007年,碧桂园的上市路径,几乎是一路平坦;而2008年,在世界金融海啸面前,恒大、龙湖等大鳄的IPO显得异常曲折,尽管最终在天气转暖的2009年,二者都成功跃入资本龙门,但许、吴二位老板所承受的压力及“雨后见彩虹”般的澎湃心绪,都是平常人难以理解的;此后,突破了企业上市曲折天际线的融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经过数年“折腾”,于2010年最终成功,孙宏斌上演了地产界最动人、最曲折的励志故事,如今已稳坐行业前五。

  再比如,自次轮暴风骤雨式的调控以来,力求上市者,为数不少,但道路显得更为坎坷,成功上市者,更是遭遇了更多的“磨难”:惨遭聪明的投行一而再,再而三地砍价;投资者参与热情今非昔比,认购不足,惨淡收场者,比比皆是。总之,风向变得太快,太过诡秘。最有力的证据是于一季度上市的德信中国及银城国际,二者皆认购不足,最终“流血”上市。

  如今,在贸易摩擦风暴远未消散、调控一波强似一波、销售略显疲软的大横盘周期及“银根”越拧越紧的语境下,上市企业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但内功深厚、极具增长潜力的企业,却受到了市场及投资者的青睐。

  中梁控股(2772.HK)就是其中之一,其IPO的成功,不仅具有励志故事的意味,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乌云罩顶”的背景下,这家被誉为房企黑马中的“头马”,为什么能够“逆袭”成功?

 1

  7月16日,无论对中梁控股及其创始人杨剑,还是中梁控股的员工而言,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

  这一天,48岁的温州地产商携众高管一同站在了香港联交所敲钟台上,平时不苟言笑的他,在敲钟的那一刻,如释重负,笑靥如花。从启动上市到这一刻,历时稍长,但与许家印、孙宏斌相比,还算一路顺畅,但无不艰辛。

  去年11月,中梁就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IPO申请材料,今年5月,中梁控股又重新补充了资料后更新了招股书,不到两个月后,跃入资本龙门。

  最值得注意的是,更新版招股书更新了2018年中梁控股的净负债率,其净负债率从2017年的339.5%将至2018年底的58.1%,在近两年来上市的房企中,处于最低。

  其实,在书燃看来,处于扩张青春期的房企,合适的高负债率,是普遍现象,这是扩规模冲上市的必然结果之一。对此,中梁也表示,由于销售产生的现金大幅增加,因此减少了对外部借款的依赖。

  淡市下,无论从融资规模(约27.73亿港元)还是超额认购情况(超额认购1%)观察,中梁控股都远超今年已上市的德信中国及银城国际。更何况,中梁控股已是千亿俱乐部的成员之一,这也为其IPO增色不少。

  不过,杨剑短暂的致辞中也提到,此次IPO的成功,也“得益于对市场周期的把握、全结构布局的战略及独特的阿米巴生态经营模式”。

  的确,这三大底色,也成就了独特的中梁控股。

 2

  在千亿房企中,成长最快者,非中梁控股莫属,这也是投资者所看重的。

  崛起于温州的中梁,2009年,开启了全国化道路,最先布局的重镇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尤其是2016年将其总部搬到上海之后,掀起了其他房企难以企及的第二轮全国化进程。

  这种速度首先表现在拿地的层面。据中梁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8年,其拿地速度节节攀升,分别为63宗、119宗及221宗。而2019年以来,已拿下33宗土地。截至今年3月底,中梁已布局了124个城市,开发项目超过了350个。

  水涨船高。随之而来的,是爆发式增长的销售额。2016年-2018年,其销售额从190亿跃升至1015亿,从百亿到千亿,仅用时三年,而这些年,头部房企中,发展最快的碧桂园,从百亿到千亿,则耗时六年。

  但中梁的千亿来之不易,因为三年来,其不少项目位于三四线城市。招股书显示,2016年所拿的新项目中,约一半位于三四线城市;2017年则又超过70%的项目位于这些城市;2018年这一比例高达76%。

  这主要得益于上轮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的“大牛市”。不可否认,跟上这波牛市的房企,其规模均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比如碧桂园、新城控股及中梁,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这些房企掌舵人的独特眼光。

  当然,仅仅快速拿地是造就不了一家高成长企业的,其背后的支撑力量之一是环环相扣的高效周转模式。公开资料显示,中梁与碧桂园的周转模式相似,都要求4个月开盘、5个月现金流回正、6个月销售回款第二次投资,即为“456”模式。

  与此同时,中梁的“阿米巴”模式,也是其高增长的又一助推器。即以“精总部、强一线、小组织”为原则,将公司划分为集团、区域及事业部,总部负责制定规则和标准,整合资源,对区域充分授权;区域则作为经营主体,对经营业绩承担第一责任,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用不恰当的比喻来说,如果传统模式下的企业时速是80公里的老火车,那么阿米巴模式下的企业,就是时速300公里的高铁动车。

  中梁控股在招股书中也表示,“该机制理念可实现快速扁平化复制和扩张的组织特性,非常适合房地产开发业务同质性高的特点”。

  这便是构成“中梁奇迹”的核心要素,也是推动其成功上市的核心力量。

  那么,上市成功后的中梁,是否继续过去的高增长路径?在致辞中,杨剑表示,中梁控股将致力实现业务持续稳步增长……

  中梁控股则表示,资本市场打开后,将有助于中梁控股改善融资结构,降低成本,获得足够的资金满足投资需求。未来,中梁控股将秉持稳健的拿地策略,根据市场情况在合适的时机谨慎布局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还存在结构性的机会,如中西部的省份城市化率比较低,且目前正处于市场的发育阶段,也会持续布局。

  也就是说,上市成功后,未来中梁控股将走兼顾规模、利润及风控为主的稳健道路。

  所以总体而言,中梁控股上市,只是资本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但它构成了地产史上不可或缺的风景,只因它突破了一些看似不可能突破的天际线,这或许是逆袭者应有姿态。(来源:云地产)

来源:云地产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