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倔强” | 宁陕县扶贫日志Day2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1513阅读 2019-05-23 10:59


深山里的“倔强” | 宁陕县扶

乐居财经 王泽红 林振兴 王敬宾

拍摄:刘西常 孟雪祥 史策 发自宁陕


  地处秦岭中段南麓的宁陕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生产落后。乐居财经三支小分队,乘车从海拔200多米高度的山底,沿着随处可见的360度弯度盘山公路,行至1600多米高的 山顶,寻找处在大山深处的贫困村。

  山路弯度大、坡度高,在几经颠簸头晕之中,乐居财经报道组走访了宁陕县的四个贫困村,实地访问了他们脱贫攻坚的艰辛故事。“三大三小”是宁陕县的特点,版图之大并没有为他们带来天然的优势,蜿蜒曲折的山路掣肘了他们的发展,全县7.4万的人口总数中,贫困人口高达20256人,摆脱贫困成为了他们的首要任务。

深山里的“倔强” | 宁陕县扶

  而有这么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一直在身体力行的带领村民们摆脱贫穷,他们就是令人敬佩的“老村长”。他们或精于技术,或年过花甲,或抱病在身,却都在不求回报的默默付出。

  筒车湾镇海棠园村刘大华自学养蜂技术3年,学成后号召村民入股养蜂,不顾风雨免费上门传授村民养蜂技巧,帮助20户人家脱贫;城关镇八亩村陈绪林,为发展乡村旅游劝村民搬迁,被误解辱骂,他彻夜解释,几多无奈,曾偷偷流泪;广货街镇元潭村邵华,初到村委会,账户仅四毛六分,为建设“水、电、路、桥”,被树墩刮的遍体鳞伤……


时 间:22日上午11点

地 点:筒车湾镇海棠园村

老村长:刘大华

深山里的“倔强” | 宁陕县扶

  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脱贫,2013年,刘大华决定养蜂,然后开始自学养蜂技术。期间,他曾被蜜蜂蜇过无数次,有很多次脸部肿的眼睛都看不见东西,嘴巴肿的张不开嘴,就这样,在一次次的被蜇中,他成为了养蜂能手。

深山里的“倔强” | 宁陕县扶

  2014年,刘大华注册成立合作社,组织村民入股,专注于养殖中蜂。但是,很多村民保持观望态度,并不看好他;为此,刘大华一家一户的上门去解释养蜂能够带来好处,最终说服70多户人家入股合作社,其中,贫困户有40多家。为了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增加收入,刘大华经常会不顾风雨的去贫困户家中,无偿的教导他们如何选择养蜂地址,细心指导他们养蜂技术。

深山里的“倔强” | 宁陕县扶

  在刘大华的帮扶下,如今40多家的贫困户已经减少为20多户,人均每年收入3000元,如果一户有四口人,收入能达到12000元。就这样,在合作社的帮扶下,贫困户只剩下20多户。“2018年,碧桂园也开始了海棠园村的扶贫帮扶,预计2019年可以全部脱贫。”

  

时 间:22日上午11:00

地 点:广货街镇元潭村

老村长:邵华

深山里的“倔强” | 宁陕县扶

  1998年,邵华初到村委会,村上账户余额仅四毛六分。当晚,他彻夜未眠,满脑想着如何把帐面理清,怎样给村民办实事。

  “水、电、路、桥”建设是村上最为关心的四件大事。他带头修建电线杆200余根,被树墩挂着遍体鳞伤,却毫无怨言。1999年7月29日,村里正式通电,老百姓看到照明灯光的第一眼,欢呼声从村头响彻至村尾。

深山里的“倔强” | 宁陕县扶

  此前,村民用水需要挑着担子走半公里路,来回花费两个多小时。邵华见此状况,到其他村考察,自己画草图,村里投资1万,建立了8个20立方的水池,解决村民饮用水问题。此外,为了让深度贫困区的村民与外界建立联系,更为了解决当地孩子上学困难,他采取“先通后畅”的方式,先后解决多条公路的修建问题,让机械车辆能顺利进山。

深山里的“倔强” | 宁陕县扶

  他还尝试让30多岁懒汉(储成仟)当组长,调动其劳动积极性。而今,储成仟不仅通过自己辛勤劳作,建起81平方米的标准化猪圈3间,还帮助养殖户培训养猪防病治病知识,带领其他村民走出贫困。


时  间:22日下午15:00

地  点:城关镇八亩村

老村长:陈绪林

深山里的“倔强” | 宁陕县扶

  2002年,陈绪林当选为八亩村村支书时,村里账上没有一分钱,并且还欠140块钱,甚至连固定的办公地点都没有,每到开会时,都是轮流去村干部家里。为此,陈绪林曾瞒着妻子,自己偷偷拿出5000块钱,用作建设村委会的启动资金。

深山里的“倔强” | 宁陕县扶

  八亩村全村共有320户,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87户,为了改变全村贫穷的现状,陈绪林决定发展乡村旅游项目。而在村民搬迁过程中,很多村民不理解,拒绝搬迁,陈绪林为此受到了很多的辱骂,为此,陈绪林常常住到村民家中彻夜解释,几多无奈时,会偷偷流下眼泪。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的解释和沟通后,村民们最终同意了。2016年,景区建设完工,成为了现在的悠然山景区。而在开发过程中,景区聘用八亩村村民的费用累计高达600万元,景区建成后,30多个村民在其中工作,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村民收入。

深山里的“倔强” | 宁陕县扶

  “虽然付出了很多辛酸,但是看到村民的生活有了质的改善,我觉得所有的付出很值得”。“这是我一生中做的最骄傲的一件事”。之后,陈绪林又先后成立食用菌、黄金木耳、天麻和养蜂合作社,通过产业带动提高村民的收入,村民人均收入从最初的每年2000元增加至现在的10500元。

  

时 间:22日下午16:00

地 点:宁陕县人民医院

老村长:四亩地镇严家坪村周文兴

深山里的“倔强” | 宁陕县扶

  对话当天,周文兴躺在病床上,左脚肿的有两个拳头般大小。上周五傍晚,因担心家里房屋的瓦片坠落,他拿着木梯爬上五米高的房顶,却失足摔落,导致粉碎性骨折。住院的这几天,他手机的铃声却一直都没停。

  作为一村之长,他肩上的重担不言而喻。

  62年出生的周文兴,家境并不如意,在17岁时担任罗家沟组长。铁汉柔情的他,曾亲眼目睹五口之家为了温饱问题,把苞谷芯层层切下来煮着吃,就不忍心强收其农业税。工作几年下来,他几乎没有工资收入。

深山里的“倔强” | 宁陕县扶

  2002年,他成功当选村支书,为了帮村民干更多实事,他聚焦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2015年,他为了山上7户人家修缮三公里路,并向贫苦户拍胸脯担保,“我就算去借钱,也不会要你们的一毛钱“。

  而今,村上241户、788人不仅通上公路,建造信号塔,还饮用上自来水,医疗保障上得到极大提高。有些非贫困户甚至开玩笑跟周文兴提到,“自己都觉得还是贫困户好,有各种政策支持。”但他本人绝不会因私让亲戚入选贫困户,从而被岳父岳母不理解。

  他还在村里开办了1300多亩的板栗园,带领12户贫困户脱贫。他清楚知晓,“扶贫勤快人,不扶贫懒人。“

  

时间:22日晚上21:00

地点:三星宾馆

人物:西安翻译学院大二学生 熊前慧

深山里的“倔强” | 宁陕县扶

  21岁的熊前慧,是龙王镇中沟村无数不多的女大学生,就读于西安翻译学院。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她却已经开始谋划毕业后回村创业。

  大她5岁的姐姐也是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性格却迥然不同。姐姐开朗,在体制内工作;妹妹文静,却拥有毕业后创业的满腔激情。

  姐妹二人靠着父母养殖香菇赚到的微薄收入,勉强上得起大学。香菇于她一家,不仅是经济支柱,更是熊前慧创业的寄托之一。她的想法简单而朴实,想把家乡里最生态的农产品推广出去,更想带动贫困户脱贫。

  在咸阳打工的父母却极力反对,只想让她毕业后当老师。被泼冷水之后,她第一时间想到了碧桂园在宁陕县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项目。从大二伊始,碧桂园在了解宁陕县相关贫困户情况下,资助了百名贫困大学生,每年补贴2000元,而熊前慧就是其中之一。 

  4月初,她将创业的想法发微信告诉了碧桂园宁陕县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项目部负责人,得到肯定的同时,也更加清晰了解到创业将面临的重重阻碍,比如,如何回收种植户的产品,又怎样让购买者相信产品的绿色、无污染……此前,在熊前慧脑海里的想法也越来越贴近现实。

深山里的“倔强” | 宁陕县扶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