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延庆:产品适销、快销、高溢价的20个观点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房地产产品线 2867阅读 2019-04-27 11:35


产品适销、快销、高溢价的20个

  01

  作品时代,生命建筑,从产品到作品,从生活到生命……房地产从不缺高大上的概念,缺的是将概念贯彻到产品中的产品精神,而且有些提法又过于雷同。比如TOP20房企中,有6家企业的战略定位中都有“美好生活”,然后与服务商或运营商组合,或者与领导者或领跑者组合。但不管怎样,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这一点是肯定的。在缺乏共识的房地产界,有一点应该没有异议:企业是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品永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产品竞争力永远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再一点也应该没有异议: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房地产市场已进入产品竞争时代。

  02

  产品的“要命”之处体现在两个层面。企业层面,企业的产品结构、产品模式、产品标准化率等对业绩的影响非常大,已成为仅次于资金因素的第二影响因素。在《资财视角:看透资本、读懂财报的20个观点》中曾说,将来房企之间的竞争一定是“资本+内容”的竞争,其中“内容”主要就指产品。在项目层面,产品定位、产品竞争力直接决定了去化快慢和价格高低。在营销一线的人都有深刻体会,现在的客户太挑剔了,卖套房子太难了。有句话说的好,“销售时流的泪,都是定策时脑子进的水”。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产品守正,营销出奇”。

  03

  未来市场无论如何变化,有三点是确定无疑的。一是,市场再也回不到过去什么项目都好卖,都能躺着赚钱的年代了。二是,只要产品能把别人甩出三条街,就不愁卖;只要不愁卖,企业就一定能快速发展。三是,企业虽然不能左右市场变化,但肯定能左右自己的产品!

 04

  如果还用既往经验做未来的产品,可以肯定地说,推向市场的那一天,可能就是产品滞销的开始。面对新市场,是到了重新定义产品的时候了。

  05

  衡量产品力高低可看两点,一是去化快慢,二是溢价高低。在企业层面,这两点对应两个财务指标,一是周转率,二是利润率。当然要做到快销和高溢价,前提是首先要力求投资精准、产品适销。要做到投资精准、产品适销,就要做到“三对”:选对城市+选对地+做对产品。而要做到“三对”,前提是要有正确的战略,特别是产品战略。

  06

  产品理念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理念看似很软,实则很“硬”:大凡理念不端正的,基本都没有好结果;反之,理念端正、说到做到的,总会获得客户认可和市场回报。

  07

  做好产品应有“五观”:人居观、城市观、时代观、产品观、客户观,而且一定要“五观端正”。讲责任、有良心的话,至少要做到十二个字:尊重城市,敬畏土地,善待客户。

  08

  人不能没有特点,企业不能没有特色。但有一点应该知道,而且体现得特别明显:企业的品牌特色在很大程度上是产品特色决定的;如果产品没特色,绝不可能有品牌特色。所以,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足,要想被记住,要想品牌溢价,一定要打造有特色的明星产品IP。反之,即使企业知名度很高,但如果缺乏产品特色和产品力助推出的业绩支撑,很快就会脱离主流。

  09

  商业模式的基础是产品模式。知名的产品模式就是产品IP,比如万达广场、泰禾院子。要打造一个明星产品IP,就要力求独创立新,还要穿透三个模式(产品模式+开发模式+现金流模式),当然还要系列化。

  10

  产品结构是否具有前瞻性,是否契合市场轮动节奏,决定了产品是否适销。假设将房地产产品全景图想象成一颗大树,那么产品定位就是企业要选哪些树枝,而产品结构就是所选的不同树枝的比例。其实所有美貌帅气的人,都是身体、五官结构合理的,所有业绩曲线优美的企业,也都是各种结构合理的。正所谓“结构合理者得市场”。

  11

  要提升产品力,尽量避免平均发力,否则肯定会增加成本,而成本增加就意味着产品力不升反降。所以提升产品力的关键是找准关键点,明确发力点,也就是要先确定产品力抓手。确定产品力抓手,要基于三点。一是要基于未来市场及产品趋势分析,二是要基于产品差异化竞争,三是要基于客户敏感点和产品价值树。确定了特色方向和具体抓手后,切忌变来变去,一定要坚定推行。任何事情,只要坚定地做,做到极致,就一定能成为特色,比如恒大的标准化、中海的成本、龙湖的景观。

  12

  提升产品力的两大举措是产品创新和产品线开发。创新是必需的,但也要谨防创新造成创伤。只有把创新产品转化为标准化产品,才能充分释放创新价值,实现规模效益。产品创新,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不能不出会议室。要创新,就要有三个基本保障,一是组织及人员保障,二是制度保障,三是费用保障。据兰德咨询最近统计,TOP50房企研发设计条线人员占比(占开发系统总人数的比例)平均为8.3%,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平均为0.43‰。在比拼产品的时代,如果一家企业研设人员占比低于5%,产研费投入低于0.3‰,这家企业不可能有后劲。

  13

  未来的主流产品一定是不同于现在刚需和改善产品的新刚需、新改善。关于新刚需、新改善,推荐阅读《新刚需时代来了!什么样的产品能跑赢明后年的市场》。

  14

  产品系列化是多项目开发的必然,也是打造明星产品和产品IP的基础。据兰德咨询《百强房企产品年报·2018》最新统计,截至2018年末,97%的百强房企都在推行产品系列化开发。其中,住宅产品系列平均3.8个,住宅项目系列/产品品牌有4.6个;商业产品线/业态模式/产品品牌2.2个(数据绝对准确,引用请注明,某些机构不要再窃为己有了)。但令人遗憾的是,有很多企业至今弄不明白产品线和产品系列的区别,至今还用“土地-客户-产品”对应关系模型进行产品系列划分。在此再次普及一次。“土地-客户-产品”是项目定策的工具,至多是产品线划分的方法;对于产品系列划分,我们对产品系的划分或定义维度是8个方面,用的研策模型也早已升级到“七位一体”:产品系-城市/区域/土地-置业类型/客户价值体系-产品价值体系-市场价值体系-项目系列/子系列-项目/项目案名库。特别特别强调的是,产品线策划、产品系规划的根本是“产品精神”——不同产品系的区别其实是产品精神不同,而不是外在的土地、客户、产品!(再次重申,本观点是兰德首发)。

  15

  产品线开发的核心是产品系列化和标准化,产品标准化也是产品系列化的必然。优秀的企业都是既注重产品创新及差异化,又注重产品标准化,而且能把创新产品适时地转化为标准化产品的企业。如果几年前可能会有人发对产品标准化的话,时至今日,应该不会有质疑了。真正知道产品标准化到底是怎么回事的肯定知道,产品标准化不是可否问题,而是认知问题、行动问题,以及何时、如何行动的问题。

 16

  企业的标准化至少包括管理标准化和产品标准化。要想提高绩效,必须“双轮驱动”两个标准化。但也应该明白,管理是“内裤”(是基础,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产品才是内功。只抓管理而不抓产品是瞎折腾,按东北人的俗话,是“买卖不好整柜台”。文化和标准化做得特别好的是星巴克,这也是近几年我们给一些客户“做房地产行业的星巴克”咨询的原因。提请注意的是,不同产品系的标准化率、开发计划及现金流节点是不同的。只整一套,而不按产品系设定标准化率目标和开发计划及现金流节点,不可能落地,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17

  推行产品标准化的前提是产品标准本身一定要好,否则就太可怕了。但即使一些标杆房企,很多标准也都比较老旧,这个问题只是被并表给掩盖了而已。众所周知,产品标准是需要不断优化迭代的。关于如何优化,推荐阅读《产品标准优化实例》【产品标准优化实例】有些司空见惯的设计太过傻帽,优化后效果大不同。

  18

  在房地产企业,研设部门可能是仅次于物业公司的最憋屈的。这不难理解,设计出那么多人嫌鬼厌的东西,不被埋怨才怪呢。要改变现状,一方面要尽快提升产品力及设计水平,同时也要在内部管理上想办法改变。在内部管理上,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尽可能地明确界定上下左右的权责关系,二是不断优化流程制度,三是推行绩效管理标准化。为此,我们这几年给一些企业做了“三图”,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地铁运营图+地铁站点图+设计地图”。

 19

  要真正做好产品,传统的两个方式(参观考察和上网浏览)要适当控制,最重要的是还要“客户深访+产品全生命周期跟踪”。所谓全生命周期跟踪,就是项目交付后,要定期地、全面地进行跟踪,看看景观耐久性如何,如何改进;看看部品是不是适配,如何改进,当然还要入户调查。

  20

  要做出好产品,研设条线人员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与营销等条线的选人原则不同,我们选择研设条线人员的经验是多用A型血、处女座、强迫症、偏执狂,至少要有追求完美的产品情节。当然,一个企业要做出好产品,领导重视、参与和推动是必需的。如果没有领导推动,没有持续推动,想提升产品力几乎是不可能的。遗憾的是,许多企业领导说“要重视产品,要加强产品创新,要提高产品质量”,但往往仅停留在口头上,实际上对研发设计工作要求高、投入少,批评多、鼓励少,决策慢、变化快。还是那句话,不要只艳羡人家的业绩,要看看人家多少时间花在产品上。

(来源: 房地产产品线)

来源:房地产产品线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