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了,78岁的她想去外面看看 | 黔东南扶贫日志①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3852阅读 2019-04-17 09:30

黔东南·扶贫日志day① | 路通

  乐居财经 发自贵州

  采写 | 刘婷 林振兴 王若君 吴诗如

  摄影 | 史策 孟雪祥 刘西常

  4月16日,一场大雨过后,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迎来了久违的晴天。“脱贫摘帽”进入倒计时,黔东南州也将迎来拨云见日的一天。

  专题 | 谁是2019中国美好生活企业公民?

  好山好水好风光的贵州,在得到自然眷顾的同时,也因山高水远而掣肘了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窘境。

  十六年前,华侨城集团的到来悄然改变了这一切。早在2003年,华侨城集团便与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和天柱县结成对口定点帮扶关系,截至目前,华侨城集团已在两县投入定点帮扶资金累计5000多万元。

  扶贫路上步铿锵,来自中央的媒体团在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办带领下,一起走入华侨城集团帮扶的黔东南三穗县,开始揭开华侨城集团和它派驻扶贫干部为黔东南的脱贫攻坚工作做出的巨大贡献。

  何珊不顾父母反对,毅然拒绝高迁的机会,投身寨头村教育事业;邰水芝夫妇中年创业,带动20多余户扶贫户走上致富路;见证了牛尾坡近百年的万银妹,一直在等着路通了走出去外面看看;万政军举债入股大闸蟹养殖基地,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建设家乡......

  4月16日,乐居财经走进央企扶贫第一线,对话善意,见证温暖,感受华侨城16年来帮扶黔东南州三穗县的点点滴滴。

  难舍师生情,侗族教师谢绝回城机会

  时间:4月16日下午2点

  地点:三穗县台烈镇寨头村小学

  人物:老师何姗和她的学生们

  台烈镇寨头村小学出来150米的公交车站,每到放学时刻,便会有三五成群的孩子“护送”何珊等车,这早已是见怪不怪的现象。

黔东南·扶贫日志day① | 路通

  何珊是这所小学的老师,家住三穗县城。家和学校之间的车程需要30-40分钟,她每天早上六点半出门坐公交车,来到学校陪学生早读。如果遇上赶集的时候,还得起得更早。

  任职三年以后,何珊便有转正资格,可以去更好条件的学校任职。家人也时常劝说她,“如果有机会,带完这届学生,看能不能回去。“

  2015年,她有了去县城最好小学(城关一小)教书的资格,审批文件都批复下来,她仍和校长商量不愿意去。当时,父亲因这件事颇为生气,不理解为什么女儿放弃那么好的进城机会。

  只有何珊心里清楚,她割舍不了这边的一切,尤其是可爱的孩子们。一年级的孩子,看见在雨中抱着一堆资料的何珊,会偷偷在她身后撑起小红伞。甚至有时候她生病请假无法来学校,学生会乱想:“老师是不是生气不教我们才不来。”

  据了解,寨头村小学有649名学生,25位老师,本地老师居多,每一个老师带一个班。其中,学校有185名学生的家庭属于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占比更是高达70%,其中双亲留守儿童占比30%,父母都在外地打工。

  何珊班级上留守儿童占比三分之一,父母大多都在广东、福建和浙江等地打工,孩子也基本由祖父母照顾。其中,有一个苗族学生,因为父母离异,外加上父亲慢性病,爷爷奶奶也丧失劳动能力,而申请到了华侨城每年800元的资助金。

黔东南·扶贫日志day① | 路通

  不仅如此,华侨城对学校的帮扶力度和方式也很广泛。尤其是斥资120万元投建了一个新食堂。此前,每到下课学生必须亲自抬四桶饭菜进教室就食,直线距离虽500米,但每到下雨等天气恶劣时候,饭菜里甚至会滲进雨水。2018年下学期,食堂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甚至比教室还宽敞和透亮。

  去年七月,重庆华侨城邀请20多名贫困学生,前往重庆参加游学活动。包括何珊在内的四名老师带队,此次活动以游学、都市体验为主题,旨在开阔学生的眼界。活动是短暂的,但收获是长期的。一位学生告诉何珊,“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知识改变命运!”

黔东南·扶贫日志day① | 路通


  豪赌一场,中年夫妇创业帮扶贫困户

  时间:4月16日下午3点

  地点:三穗县苗星绣花厂

  人物:40岁创业者邰水芝

  下午媒体团一行,来到三穗县苗星绣花厂,这是一个人生勇者40岁创业带领大家脱贫的故事。

  2013年,40岁的邰水芝跨过了一道命运的分水岭。

  曾经,困窘的生活像一把沉重的枷锁,让她抬不起头来。那一年,她毅然告别过去——从原先不幸的婚姻中走出来,结识现任丈夫万金木,辞去珠海刺绣厂的工作,回家乡创业。

黔东南·扶贫日志day① | 路通

  说服丈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家里很苦,但我丈夫更穷,他一度担心创业失败血本无归,老婆也跑路了”,说到这里,大家都笑了,如今可以轻松笑着说出来的话,字里行间不难想象万金木当时的两难的心情。

  “最后我们决定赌一把”,从银行贷款5万后,邰水芝建起了自己的刺绣小厂。15岁起就辗转凯里、汕头、珠海、广州打工,在刺绣工厂也待过几年,邰水芝对刺绣技术轻车熟路,也谙熟人情世故。

  招工人、跑市场......订单纷至沓来,邰水芝的小厂渐渐走上正轨,甚至供不应求。“第一次把衣服拿到集市上卖,就卖了5000块”,尝到了创业甜头的邰水芝,不曾料想,命运又给她设了一道关卡。

  邰水芝深刻地记得去年12月30日,凌晨5点,接到丈夫的电话,电话那一头,丈夫已经泣不成声,“大雪把厂子压垮了!”

  “尹书记穿着一双拖鞋就赶来了,上坡的途中还差点摔倒”,闻讯赶来的寨头村第一书记尹剑,拉住了想去已经坍塌的工厂里把机器和货物拿出来的邰水芝,不厌其烦地鼓励他们。

  “那段时间很焦心,每天都要去工厂周边转几圈,怕雪下得更大,扩大坍塌面积,也怕雪化了,积水浸泡使机器生锈......”当时的情景,如今,邰水芝依旧历历在目,“尹书记总是很耐心地鼓励我们‘人还在希望就在’,并资助了工厂的翻新,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黔东南·扶贫日志day① | 路通

  邰水芝对尹书记的感恩与敬仰溢于言表,“他就住在工厂附近的村委大楼,多次邀请他一起吃饭,他却总是笑着婉拒,一个白馒头就是一顿饭”。

  “正在设计自己的商标,想打造自己的品牌。”邰水芝很珍视现在的生活,对未来的规划也很清晰,“想扩大业务,再建一个小厂,把传统的苗族蜡染工艺传承下去。”

黔东南·扶贫日志day① | 路通

  脱贫不忘乡亲,如今刺绣厂常驻工人14名,其中有4人是贫困户,2人是残障人士。


 路通了,七旬老人想要“看看外面”

  时间:4月16日下午16点

  地点:三穗县寨头村牛尾坡

  人物:78岁的万银妹

  佝偻着背,万银妹拄着木杖走在三穗县寨头村牛尾坡通组路上,背上的竹篓里放着她刚捡的干柴。在闭塞的寨子里生活了多年,去年11月,77岁的她终于等来了5.2公里长的牛尾坡通组路通车。

  牛尾坡是一条地处深山的自然村,仅有21户。在牛尾坡通组路通车以前,牛尾坡村民只能过着人背马驮的生活,家与公路之间需要徒步盘山近1个小时,陡峭的地势和崎岖的山路令村民出行不便,村子几乎与世隔绝,外来女也不愿意嫁进大山。

  在牛尾坡通组路通车之时,她曾拉着寨头村第一书记尹剑的手说,路通了,她要养好身体,多看看外面。

黔东南·扶贫日志day① | 路通

  在当地政府和帮扶力量的协作之下,牛尾坡被改善的不仅是出行条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自来水,通过危房改造、“三改一化”等惠民政策,全寨住房焕然一新。

  万银妹也搬进了改造后的房子。这座三层木制结构的房子只有万银妹一人常住,她的长子早已分家出去,但离得不远,方便就近照顾,其他三个儿子则在外务工,很少回来。

黔东南·扶贫日志day① | 路通

  由于交通不便、木制房屋也存在安全隐患等原因,此前村干部多次动员牛尾坡的村民搬迁到县城,然而效果甚微,截至目前只有2户搬离。

  故土难离,万银妹没有想过要搬迁,对她而言,生活已经是越来越好。她的小儿子给她买了一部电视机,现在,她正盼着儿子回来给她装上。

黔东南·扶贫日志day① | 路通


  举债入股,返乡青年盼丰收

  时间:4月16日17点

  地点:寨头村大闸蟹养殖基地

  人物:贫困户万政军

  “现在成立合作社了,这太好了,我借钱也要入股。”在寨头村大闸蟹养殖基地,贫困户万政军表示。眼看着家里小孩日渐长大,万政军不想再错过陪伴孩子长大的岁月。

  2018年,万政军结束了漂泊广东的打工生活,返程回乡。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他的面前:回到家乡,靠什么养家糊口?寨头村大闸蟹养殖基地给了他答案。

黔东南·扶贫日志day① | 路通

  一次偶然的机会,万政军了解到养殖基地正在招工,并鼓励村民入股,一起脱贫致富。眼看着年岁也不小了,他也想趁着家乡建设的机遇搏一把,于是借款数万元入股。在他看来,这是一次正确的选择。“有政府的帮扶,一方面我能有工可做,一方面入股以后还能分红,就借钱入股了。”

  据了解,目前大闸蟹养殖基地正在试行合作社模式,当地村民合伙作为代表在政府帮扶的条件下,统一租赁农户田地,政府提供专家团队实地考察给予技术支持。农户的田地 结构没有更改,还是按照每家农户的单独田地结构设立池塘,方便以后田地归还时不产生矛盾冲突。

黔东南·扶贫日志day① | 路通

  目前,大闸蟹养殖基地正处于前期投入阶段,已经投入约 60--70 万,主要用于田地租赁、建塘,育苗、山泉水渠道开拓、监控设备等。目前雇佣驻守管理人员两人,优先考虑贫困户,收成时会聘请当地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来务工。尹剑表示,未来该项目将加入农村党社联建合作社,拓宽销售渠道。依托龙头企业、平台公司、农村电商等,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黔东南三穗县在华侨城多年的扶贫支持下,2018年实现减贫摘帽之后,将调集各方资源,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造血”扶贫项目支持力度,助推三穗县早日走向乡村振兴之路。

  4月16日上午,央企扶贫百县行——华侨城集团贵州黔东南州精准扶贫调研对话活动媒体见面会从干部层面让大家对华侨城的黔东南扶贫第一次有了全景展现。


  “我不是来黔东南做官的,是来工作的。”

  时间:4月16日上午9点

  地点:三穗县政府大楼

  人物: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办负责人、华侨城扶贫干部、黔东南副州长、三穗县副县长、寨头村第一书记、人大教授和中央媒体团成员代表

  黔东南州州委常委,副州长叶兴斌接到任命通知时告诉自己,此行不是来做官的,而是来工作的。三穗县县委常委、副县长赵术民打从心眼里开心,在三穗县减贫摘帽决战的2018年,华侨城集团主动加大两县资金帮扶力度,帮扶资金较2017年翻两番。任职期将满,天柱县副县长王日新带着不舍挥别天柱,愿再见时天柱建设成理想中的模样。因未能及时送先天性弱视儿童就医治疗,三穗县寨头村第一书记尹剑心中至今仍有遗憾。

  上午的媒体交流会上,多方建言献策,共筑大爱黔东南。

  闫永:推进新闻扶贫、电商扶贫、信息扶贫,凝聚公益力量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闫永说,脱贫攻坚是三大攻坚战之一,中央企业在脱贫攻坚战中承担了重要的任务,帮扶了246个重点县,占全国约42%的比例。中央企业也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也探索了产业扶贫、基金扶贫、教育扶贫和金融扶贫,甚至技术扶贫等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路径和模式。

黔东南·扶贫日志day① | 路通

  此行集中对话的主要目的是以人为本试点开展央企精准扶贫宣传提升贫困地区的特色产品品牌,进而整合资源组织央企扶贫百县行,发挥央企媒体联盟优势和央企扶贫中坚力量,推进新闻扶贫、电商扶贫、信息扶贫,凝聚公益力量。

  吴坦:黔东南州贫困发生率降至7%

  黔东南州副州长吴坦说,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黔东南州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6年,黔东南州的贫困发生率约21%,意味着州内每5个人中就有1人是贫困人口。但黔东南州是幸运的,华侨城等众多企业在各县开展大量扶贫工作,贫困发生率目前已降到7%。

黔东南·扶贫日志day① | 路通

  在开展大量工作的同时,吴坦对扶贫最大的感受有两点:第一、形成了州内各具特色的产业;其以三穗鸭为例,目前三穗鸭已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作为州内农特产品的重要品牌,三穗鸭将继续做大做强。第二、黔东南州扶贫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华侨城同时帮扶州内两个县,开创了央企扶贫的先河;此外,民营企业万达帮扶丹寨县、澳门特区帮扶从江县,这在黔东南州也是开创了扶贫先河。

  叶兴斌:我不是来当官的,是来工作的

  “我不是来当官的,是来工作的。”一年前,还在华侨城集团任专职董事的叶兴斌,作为扶贫干部被委派到黔东南州挂职。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叶兴斌见证了黔东南的点滴变化。

黔东南·扶贫日志day① | 路通

  早在2003年,华侨城集团便与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和天柱县结成对口定点帮扶关系,截至目前,华侨城集团已在两县投入定点帮扶资金累计5000多万元。他透露,今年华侨城集团将加大扶贫力度,在三穗县、天柱县各投入1000万资金,侧重产业的发展,助力精准扶贫。

  赵术民:2018年华侨城帮扶资金比2017翻两番

  华侨城集团扶贫干部三穗县副县长赵术民介绍,自2003年起,华侨城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与三穗县结成定点帮扶关系。16年来,华侨城在三穗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517.21万元,援建帮扶项目57个,资助贫困学生2617人次。特别是在三穗县减贫摘帽决战的2018年,华侨城集团主动加大资金帮扶力度,帮扶资金较2017年翻两番。

黔东南·扶贫日志day① | 路通

  展望未来,赵术民表示,2019年华侨城集团继续加大帮扶力度,决定将帮扶资金增加到每年1000万元。在三穗县顺利实现减贫摘帽之后,将根据三穗县巩固脱贫成效、迈向乡村振兴的需要,调集各方资源,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造血”扶贫项目支持力度,助推三穗县早日走向乡村振兴之路。

 王日新:华侨城帮扶天柱县共投入2549万,实施项目近50个

  自2017年4月被华侨城选派挂职天柱县以来,天柱县副县长王日新主要协助分管扶贫开发、定点帮扶和旅游工作。目前,天柱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166户108594人。2018年,天柱县如期完成了向州委、州政府的承诺目标“减少贫困人口20600人,44个贫困村按国标出列”;2019年天柱县将面临着全县的“减贫摘帽”。

黔东南·扶贫日志day① | 路通

  2004年以来,华侨城定点帮扶天柱县,共投入2549万元,实施项目近50个,建设教学楼和学生宿舍6所8212平方米,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天柱县将实现全县减贫摘帽,减少农村扶贫人口2.3万人以上,按国标退出84个贫困村。

  尹剑:今年三月份寨头村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

  华侨城扶贫干部、三穗县寨头村第一书记尹剑说,2018年是三穗县脱贫摘帽关键之年,也是寨头村脱贫出列的一年,寨头村在华侨城集团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帮扶、以及县委县政府、台烈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在今年三月份寨头村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

黔东南·扶贫日志day① | 路通

  在接下来工作中,将继续按照第一书记履职要点,结合华侨城集团党委书记段先念提出的“六大”帮扶路径为指导,认真落实好各项帮扶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组织交代的扶贫任务。

  陈海保:挖掘地产精准扶贫榜样,出版精准扶贫蓝皮书

  媒体团代表、乐居财经总经理陈海保表示,此次“走入黔东南——华侨城精准扶贫点三穗县、天柱县实地探访”活动,是乐居财经走进精准扶贫点的又一站,派出9人小分队,持续4天3夜,从寨头小学到刺绣工厂,从生态养殖基地到油茶生态园,再到深入贫困户,行程具有代表意义。

黔东南·扶贫日志day① | 路通

  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扶贫攻坚的关键一年,乐居财经将继续挖掘和传播地产精准扶贫榜样,并预计在年度出版精准扶贫蓝皮书,助力这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事业迈向新高度。

  张迪:纳入社区关系维护 贫困区与帮扶企业可双赢

  在交流会上,人大副教授张迪对华侨城集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表示认可。同时,他从公共关系角度切入,认为扶贫也纳入到社区关系维护的范畴中。其表示,华侨城一直很重视社区关系的维护,而扶贫实际上是在社区关系大的框架之下。针对城市,华侨城用自身渠道帮助社区提升其转换;而针对农村或落后地区,华侨城则通过解决社区就业问题等手段来实施,例如三穗县和天柱县。

黔东南·扶贫日志day① | 路通

  同时,张迪建议,对取得显著成果的扶贫案例要进行宣传——这不仅对其他贫困地区如何脱贫有借鉴意义,也是对帮扶企业成功的扶贫模式进行宣传及推广,打造双赢局面。

黔东南·扶贫日志day① | 路通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