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剥离”盒马,阿里新零售再调整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中国企业家杂志 3.7w阅读 2019-04-16 07:55

  文 | 《中国企业家》记者  谢芸子

  阿里的新零售在不断的变动中寻求破局。

  4月12日晚间,三江购物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浙海华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拟与关联方杭州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盒马”)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拟将其持有的杭州浙海华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浙海”)100%股权全部转让给杭州盒马,转让价款为3000万元人民币。

  某位接近盒马的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该股权转让的更多原因在于“人事变动”。但在业内看来,本次股权变动至少表明:三江已经“剥离”盒马,且在杭州市场,盒马的运营权由三江购物旗下子公司转为独资公司杭州盒马。

  早前,杭州盒马成立的消息曾让媒体诸多猜测,坊间甚至有传出“阿里要抛弃三江”的传闻。而与此同时的另一则公告,可以说让这一传言不攻自破,在子公司股权转让后,三江购物披露人事变动:原总裁王露以及董事王曦若辞职;前盒马小业态负责人陈岩出任新总裁,阿里集团现任天猫超市事业群总裁李永和出任董事。

  “王露是董事长陈念慈的得力干将,曾力推盒马对三江的改造。”资深购物中心专家王国平表示。据《联商网》梳理发现,2018财年,杭州浙海营业收入及净亏损分别占其母公司——三江购物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7.00%及9.62%,且杭州浙海占公司的业务比重较小。也就是说,三江运营盒马“得不偿失”。

  可以肯定的是,与大润发相比,盒马、三江两年多来的联姻算不上“愉快”,而三江的赋能者已转变。一位新零售行业观察家也告诉记者:“三江购物的赋能者,已由盒马转变为天猫超市。”本次事件背后,更多或是阿里巴巴“新零售”业态的内部调整。

  改造效果不如预期

  公开资料显示,三江购物是宁波本地最大的线下商超,定位是“社区平价超市”,目前主要有超市、创新店以及小业态三种店型,皆采用连锁经营的模式,商品结构一般以居民日常所需为主。

  与诸多传统商超一样,受电商冲击,三江购物营收一度惨淡。据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2016年,三江营业收入和利润连续4年下滑。2016年11月,阿里巴巴以21.5亿元入股三江购物,占股32%,随后,三江购物在阿里的助力下开始进行“新零售”改造,彼时,已是新零售标兵的“盒马鲜生”成为三江的主要赋能者。

  从诸多媒体的报道中,可知三江的新零售改造方式有二:对存量门店的改造,以及新建创新门店的新零售实验。对于存量门店的改造不外乎接入阿里生鲜新零售业态淘鲜达业务,打通线上、线下数据与流量,并对门店布局重新设计、扩大生鲜业务的货架占比,增加金融服务、改善门店购物条件。

  而在改造现有门店的同时,三江购物也在不断采用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模式,推出一些新店型,其中有线上、线下结合的“安鲜店”,以及可满足社区一公里的小业态邻里店。

  但在更多人士看来,盒马与三江的合作并没有达到市场的预期。

  首先是因为阿里承诺的资金并没有一步到账,早期三江的“新零售”改造大多由三江自己贴钱去做,改造程度较弱且进展缓慢。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三江购物的184家门店中,上线淘鲜达的只有15家左右,占比仅8.2%。

  其次,与大润发的情况不同,三江购物的基础设施较差。《全天候科技》曾探访报道,三江的店铺门店面积较小、设施陈旧,并没有配备盒马的“悬挂链”,只是为淘鲜达专门划出了一个小型仓库,这也导致了效率的低下。而据三江的店员介绍,总部的胜丰店是淘鲜达单量最高的门店,每天线上的订单数量大致在300~400单,但“很多上线淘鲜达的店铺一天的订单数都只有20几单”。

  此外,两个团队的磨合也的确出现了问题,有业内人士曾告诉记者,“阿里与三江在理念沟通上碰撞太大,导致落地变形”,这也是一度流传“阿里欲放弃三江”传言的原因。

  但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对于“新零售”的期盼或许从一开始就过高。

  王国平告诉《中国企业家》,虽然大润发2018年的数据很好,利润高达41亿,但这其中租金收入就占了约38亿。当然在他看来,大润发的淘鲜达业务增速很快。可以肯定的是,与大润发相比,三江购物的新零售改造的确“一波三折”。两年来,三江购物的整体业绩也表现不佳,这些或也都成为三江不得不“剥离”盒马的原因。

  阿里“新零售”业态的调整

  再观察本次事件,三江新上任的总裁陈岩及董事李永和的身份值得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陈岩曾任华润万家全国小业态总经理,在2019年2月进入三江购物前曾为盒马小业态的负责人。李永和早前任职于国美,2014年任职京东商城首席运营官,2018年加入阿里集团,现任职天猫超市事业群总裁。此外,李永和也是天猫一小时达的主要负责人。

  人事变动的背后,或是阿里巴巴新零售体系的内部调整。

  在阿里体系中,天猫一小时达曾与由盒马主导的淘鲜达“内部赛马”,但自从天猫超市事业群成立后,天猫一小时达与淘鲜达不断整合。目前来看,天猫一小时达主要针对接入淘鲜达业务的线下商超,而盒马所承担的任务之一也是将天猫超市的流量“线下化”,从本次三江购物的赋能者变动或也可以看出,对于传统商超,未来或更多由天猫超市负责。

  且在杭州市场,盒马鲜生的运营权已从合资公司转变为独资公司,也就是说对于二、三线市场,盒马将更加重视,正如其CEO侯毅所言,盒马正在“降维进攻”。

  2019年3月,侯毅在某次活动上曾披露了已经在测试中的新业态——盒马菜市、盒马mini、盒马F2与盒马小站,其中盒马mini定位城镇、甚至是县市。而在更早前,大润发与盒马鲜生共同推出“盒小马”店型,由大润发负责经营管理。

  与盒马鲜生相比,盒小马相对较小,没有餐饮与海鲜业态。截止到2019年1月,盒小马全国门店总数达到16家。值得一提的是,盒小马在江苏的首家门店已于不久前关闭,虽在部分人士看来,该事件为孤例,并不具备代表性。

  在百联咨询CEO庄帅看来,盒马大店的运营成本较高,营收面临压力,为了快速扩张,盒马又不能放弃二、三线市场,也正因此,“小业态”成为当下的主旋律。且在“小业态”方面,阿里也一直在做尝试。

  2019年3月,阿里巴巴与百联集团斥资10亿打造的逸刻便利店在上海正式开业,此外,好邻居便利店的最大股东“鲜生活”也一直被视作阿里系。而在三江购物,新上任的总裁陈岩也在“小业态”领域深耕许久,这或许也意味着,三江未来的新零售改造也会更多往“小业态”发力。

  那么在诸多变化后,三江购物的未来会好吗?

  早前,三江购物董秘泮霄波曾表示,新零售目前尚无明确的定义,处于探索阶段。相信这句话至今依然受用。但对于三江来说,与阿里合作也确实也带来了好处。2016年11月,因受阿里投资事件提振,三江购物曾连续14个交易日涨停,股价暴涨超过3倍。

  2019年4月12日,三江购物发布最新财报,数据变得乐观。

  财报显示,2018财年,三江购物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1.33亿元,较2017年增长9.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12亿,同比增长2.7%。其中,三江线上营收约为2.7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86%,同比增加275.55%。此外,三江购物方面称,截止到2018年底,三江购物有效收费会员总数92.67万人,同比增长0.5万人。且通过三江购物APP、创新店、淘鲜达等加快了线上线下的融合。

  可以看出,阿里巴巴与三江购物联姻至今,双方还在寻找平衡中,线上对线下的改造产生一个无敌新物种之路还任重道远。(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