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3.15-乐商特辑③|来伊份质量问题“屡曝不改”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3762阅读 2019-03-15 17:01

  编者按:时值3•15消费者权益日到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再度成为热点。3月1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答媒体提问时公开表示,对于存在的比如假海淘的问题、涉及垄断的问题、假冒伪劣的问题,都要加大惩处力度,线上线下用同一个标准,严格监管,严厉惩罚。针对多次被曝出现质量问题和“霸王”条款的企业和品牌,乐居财经•乐商聚焦3•15将现状及整改情况跟进报道。

来伊份

  乐居财经 张丹 发自北京

  质量这门考试,对来伊份真的太难了,已经明显影响到总成绩。

  业绩快报显示:2018年来伊份总营收38.91亿元,同比增长7.01%;净利润0.10亿元,同比下跌89.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161.61%。

  加速扩张质量问题层出

  关于净利润暴跌,公告解释称:目前行业竞争环境趋紧,公司相关费用有所增加,重点加强在渠道建设、新市场布局、技术和人员的投入。

  的确,从2017年开始来伊份加速扩店。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来伊份的总门店数达2628家,其中直营门店总数为2352家,较2017年同期增长275家;加盟店共276家,较去年同期新增94家。

  不过在加速扩张的过程中,来伊份的产品质量问题也层出不穷。2018年新京报曾报道称,不低于10名消费者在网上反映食用来伊份产品时发现疑似订书钉、老鼠屎、塑料、头发、昆虫等问题。今年2月微博名“你的德芙”在网上反映食用来伊份柿饼时疑似吃出黑色的虫子,3月乐居财经接到身边朋友反映,在来伊份牛肉干中吃出头发。

  业内人士指出,来伊份自上市以来追求发展速度,采用的代工模式难以完全控制产业链安全,导致产品容易出现问题。

  频登质检黑榜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来伊份的硬伤,频繁被曝出,然而依然难把控。

  资料显示,早在2012年4月24日,央视曾曝国内部分蜜饯加工厂生产环境脏乱,工人随意添加添加剂等问题。被曝光的杭州灵鑫食品公司、梅园食品厂、永海食品厂等企业证实是来伊份的蜜饯供应商。

  2013年3月,江苏省食安办发布,标称上海莱达林实业公司康康食品厂生产的1批次“来伊份”牛轧糖大肠菌群超标。

  2015年5月,原国家食药监总局通报,标称漳州市珍桂食品公司生产的1批次“来伊份”手撕肉条菌落总数超标。

  2016年6月,江苏省食药监局通报,标称江苏德盛食品公司生产的1批次“来伊份”脆薯薯大肠菌群超标。

  在来伊份公布的招股说明书中也提到,2013年—2016年上半年,来伊份共召回不合格产品70250公斤,不合格产品涉及肉制品、水产品、糕点、果蔬等。

  “不负责生产,负责搬运”的来伊份对生产原材料的不可控,产品质量安全也就难做到严格把关。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就曾分析称,来伊份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关键在于难以完全从产业链上进行把控。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