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江:大湾区时代,华侨城的平台和桥梁使命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创想华侨城 2946阅读 2019-03-12 23:52

  2019,“大湾区”热度攀升,“9+2”群城振奋,珠澳、广佛、港深“深情对望”,四大中心城市“各表雄心”。深圳去年GDP夺冠华南,未来湾区走势成为舆论焦点。

  早在2006年发布的《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给予深圳的定位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深圳的未来是一个新兴的、可持续发展的、备受推崇的国际城市和世界级城市。作为从深圳湾诞生的企业,“大湾区”对华侨城是个天赐良机,为未来打开了更大想象空间。

  2月18日,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这份纲领性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最终目标是将大湾区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如何看待这份规划纲要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的作用?对华侨城未来发展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和推动?创新研究院就此聚焦关键问题,访谈华侨城策划规划联盟权威专家李晓江先生。

  李晓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华侨城策划规划联盟专家

  珠三角+港澳构成的大湾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发动机。在中国城镇化的上半场,华侨城发挥了引进境外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窗口作用;在大湾区的合作共赢时代,面对新的发展诉求和矛盾,华侨城需要重视融合境内外的平台和桥梁责任,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对港澳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中发挥央企使命,并把经验输送到全国。

  承认并利用差距,是大湾区合作共赢的核心基础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标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战略先后出台。我注意到其中主题词的差异,京津冀是“协同”,长三角是“一体化”,而大湾区是“合作共赢”。主题词的不同反映了三个区域发展方向的不同。京津冀的问题是发展差距过大,需要增强协同。长三角有很好的基础,要再上一个台阶,所以是一体化。

  大湾区最为特殊,叫合作共赢,其实是承认并珍惜差异。一方面,因为一国两制的体制,如何突破这种制度上的困境是一个难点。另一方面,《规划纲要》指明了一条路,推动深化合作取得制度上的相互靠近,而不是简单的制度一体化。从国家层面,对于港澳关系的原则是要维护一国两制的制度设计,而且充分肯定在过去的发展和未来的发展中,港澳的地位都是不可或缺的。

  这告诉我们:维护好一国两制,承认差距并充分利用好彼此独特的优势,是大湾区合作共赢的核心基础。

  从《规划纲要》可以发现珠三角和港澳之间需要探索更多合作的领域,进一步强化合作与联系实现共赢,这是大湾区发展的首要任务。

  改革开放的下半场,华侨城需要重视境内外的供需变化,继续发挥平台和桥梁的作用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珠三角+港澳构成的大湾区,是改革开放的先锋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发动机。今后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中继续探索,上半场已经杀出了一条“血路”,下半场要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这是一个全新的使命,我们不是要一蹴而就地建立一个全新的制度,而是要根据各自的需求、各自的特点,从制度上相互融合、相互接近,而且从微观层面、自下而上寻找制度共同体的突破。

  对于华侨城来说,最初就是通过吸引海外华人华侨的人才、资金为祖国发展做贡献,参与改革开放。中国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资源。中国改革开放的上半场需要的是华人华侨的资金、企业和管理经验,华侨城正是发挥了这样的一种作用。

  到了下半场,中国从工业社会逐渐走向后工业时代,从一个贫困的社会走向中高收入的社会。高水平的服务能力,是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和未来发展所短缺的资源。所以现在更需要的是海外的智力资源、服务资源、管理资源、人才资源,所以华侨城应积极发挥平台和桥梁的作用,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重新认识境内、境外平台两端的供给和需求。这种桥梁与平台的搭建能够加强各地之间的沟通、交往、合作,促进共赢。

  华侨城的创新发展模式,正是应对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而生。

深圳欢乐港湾项目效果图深圳欢乐港湾项目效果图

  华侨城与30年前相比变得越来越成熟。过去希望以海外资源服务国内,今天应该从资源、内容和方向上重新考虑,以大陆资源去服务港澳。华侨城提出“文化+旅游+城镇化”的创新发展模式,其内涵我理解就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所谓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是温饱的需要,而且是全面的需要,包括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机会、优良的居住环境和休闲度假场所。

  随着收入的提高,人的消费品位也在发生变化,从物质转向非物质、转向精神。文化活动从根本上就是满足精神需求、体验消费需求,从而促成了文化产品的供应。消费链条变了,供给链条也必须改变。

  比如深圳的深港双城双年展第一届是在华侨城举办的,参与者主要是规划师、建筑师、营造师、景观师等业界人士。今天深圳的双年展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文化事件,有更多的人参与。对文化消费的需求、精神满足的需求,已经变成生活需求的一部分,变成了刚性需求的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今天讨论城镇化,原来是解决有无的问题,解决简单的质量和数量提升的问题。今天我们要满足人们全面、多样化的需求。所谓中产阶级人群,其特征就是多元化的价值观和多元化的生活方式。

  面对一个全新的时代,面对一个全新的珠三角,华侨城的发展策略应该从一个更注重物质空间的供给者,变成一个链条化、多样化,既满足物质需求又满足精神需求的供给者,进一步发现社会新的需求,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供给,让人们的家园能够更加美好,令旅游、度假、休闲、体验的场所更加丰富。

  在湾区合作共赢时代,城需要在向港澳提供优质服务上,发挥央企责任,并将经验输送到全国

深圳大鹏所城深圳大鹏所城

  我们也要承认,珠三角和港澳地区在各种消费服务和公共产品提供标准上仍然存在差异,部分港澳民众对于内地的产品标准也存在一定的不信任。希望华侨城在消费品产品和服务标准制定,缩小并缝合广东与港澳地区的标准差距,提供高品质的供给方面成为先行者,并把在珠三角形成的宝贵经验再向全国各地输送。

  华侨城是一家有优良传统、有家国情怀、有影响力的企业,应主动作为,促进粤港澳之间的合作共赢、甚至将来走向一体化。(来源: 创想华侨城)

来源:创想华侨城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