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未达标,“踩错点”的首创放缓千亿计划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界面 6355阅读 2019-03-12 11:21
老牌国企首创置业(02868.HK)交出的2018年成绩单,并未兑现年初许下的承诺。

  这家房企在3月8日夜间发布的业绩公告显示,2018年全年实现销售额706.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6.5%。虽然销售额破了新高,然而去年初定下的800亿元销售目标却没能完成。

  这与首创去年销售节奏“踩错点”有关。在3月11日的业绩会上,首创管理层表示,去年首创重仓出货压在了第三、四季度,然而市场则是上半年较好、下半年冷淡,导致最终仅完成了94%的既定目标。

  感受到市场挫败的首创,也将今年的目标定得更加保守。2019年首创再次将签约目标定为800亿元,而去年首创管理层在业绩会上定下的计划还是“2019年1000亿元,2020年1400亿元”。如此看来,首创2年实现“千亿”突破的计划要落空。

  首创2017年在克而瑞房企销售排行榜上位列第38位,去年管理层曾希望能够回到行业前30名。然而首创的发展速度却没能赶上行业的步伐,在2018年的排名中,首创位居第43位,滑落5个位次。

  除销售额外,首创去年的各项利润指标也多有下滑。其中,营业利润31.6亿元,同比下降18%,净利润下滑至24.17亿元,同比下降13.56%,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9.23亿元,同比下降9%。不过全年收入则达到232.57亿元,出现9.23%的增长。

  销售额的增长乏力,或许是首创对部分一线城市的过分倚重有关。年报显示,核心城市及澳洲实现签约额人民币639.1亿元,占比90.5%,其中北京地区作为销售主力的表现更为明显,签约额达到392.4亿元,占总销售额的55.5%,非核心城市签约人民币67.3亿元,仅占总销售额9.5%。

  中指研究院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北京市场整体供大于求,月均供应量81万平方米,成交量40万平方米,销供比仅为0.49,新房整体去化率比2017年下降20%,可见将北京作为主力市场的首创,因市场下滑对销售总量的拉升实在有限。相比大量头部房企依托二、三、四线城市拉升规模,从首创的布局来看,这部分市场显然不是重点。

  另一方面,海外的澳洲市场也成为首创现阶段投资的重头。从销售分布来看,2018年悉尼和布里斯班项目销售额达到40.17亿元,仅次于北京、上海两大单核城市。在土地储备方面,去年首创新增的27个项目中,有4个都位于悉尼,可见首创对澳洲市场开拓的决心。

  然而,过去10多年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的澳洲房地产市场,去年也出现大规模下滑。《华尔街见闻》报道称,分析公司CoreLogic去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悉尼平均房价较2017年下降11.1%,比1989年—1991年衰退周期的跌幅更大,市场处于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最疲软的状态。

  过去一年对首创来说,似乎并不顺利。除了未能完成既定的销售目标,去年9月,首创置业以“公司业务发展需要”为由撤回了A股IPO申请,宣告第三次冲击A股失败。

  年报显示,首创集团贷款和公司债券从2017年的664.54亿元,攀升至2018年近885.50亿元,全年累计发行各类债券125亿元。债务增加也导致了负债率攀升。截至2018年底,首创置业的总资产负债率为77.49%,较去年基本持平,但净负债率则上升42.79%,达到193.43%的行业高位。

  尽管扩张速度放缓,但首创并未就此削减储备数量。管理层在业绩会上透露,2019年首创的预计投资额为650亿元,货值储备总量预计到3000亿元。去年这一投资规模则是500亿元,超过年初定下300亿预算,储备量进一步上升。

  同时,首创也在试图打开更为广阔的南方市场。去年首创就将战略布局进行重新调整,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作为重点区域。今年1月,首创还首次进入广州、佛山及苏州市场,并在熟悉的北方市场继续获取一级土地开发优势,新获得了河北张家口和北京怀柔驻马庄一级开发项目,规划建筑面积合计约为130万平方米。

  就在业绩会前一天,首创置业还发布了计划配股公告。公告称,为了增强公司资金实力,降低杠杆比例、优化资本结构并支持业务发展,公司可能进行供股计划,预计每10股现有股份发行不超过5股供股,公司已发行总股本预计新增不超过50%。

  计划配股消息放出后,在投资人中也引发了较多争议。对此,首创财务中心总经理廖洋在业绩会上解释,希望通过配股获得更多资金,同时提升公司价值,为2020、2021年做准备。

  显然,首创并没有放弃“千亿”计划,不过这家老牌国企如何以市场化的眼光更加准确地摸准市场需求、把握市场节奏,或许是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来源:界面)

来源:界面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