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印堃华:执着人生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梁志超 2984阅读 2019-03-06 22:17

追忆印堃华:执着人生

  撰文/梁志超  责编/韩菱  出品/乐居财经

  83岁的印堃华教授走了。

  2019年2月26日,中国房地产经济理论界痛失这位大师级人物。敢想、敢说,是印堃华一生的秉性,时常为“百姓房产”大声疾呼。

  印堃华是一个不服输的人。直到进医院的这一天上午,还在开车出行。他曾以70岁高龄考取了驾照。

  斯人已去,留下的不仅是丰硕的学术理念,更是坚持不懈的思想风范和人格魅力,成为后人的精神财富。

  他的家人、学生和业界人士,纷纷追忆印堃华的执着人生。从第一次见面算起,笔者与印堃华教授认识三十年了,亦师亦友,很多有关他的回忆不断在脑海涌现,写写他的二三事,聊表纪念。

 上海地产三教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启动房改,在这场改革开放中酝酿住房市场化的重头戏里,作为专家的印堃华、张泓铭、张永岳年龄分别相差9岁,被尊为上海“房地产三教授”。那是自1995年起,三人经常在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老局长桑荣林研究员为首的课题组中参与讨论,出谋献策。而后又经常一起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的课题研究、市场调研以及社会活动,理论结合实际,于是“房地产三教授”在全国名闻遐迩。

追忆印堃华:执着人生左起:张泓铭、印堃华、张永岳左起:张泓铭、印堃华、张永岳

  “三教授”中的老大哥印堃华,在应用经济学学科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是较早研究现代企业定价理论、房地产经济问题、长三角经济问题以及浦东开放开发问题的学者。他是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城市经济学科的奠基人。1993年3月受聘于上海市政府咨询专家。

  30多年来,上海实行了一系列房屋、土地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上海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而且曾经走在全国最前列。这背后,有许多人参与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其中,印堃华等三位专家的敏锐思维及建言献策功不可没。

  三位教授都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住房的产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不可售旧公房的使用权可以货币化,可以买卖。这些观点在全国率先提出。1998年,该论文由张永岳教授执笔。本文作者当时作为中国第一张房地产报纸的编辑部主任,有幸予以本报刊发。随即,著名企业家周忻董事长及团队率先在全国践行二三级市场的联动,演绎了加速中国房改之路的一场精彩序曲。

  30多年里,印堃华面对几波楼市起伏,不畏权威,敢于直言,始终坚持住房市场化的论断,为业界所折服。他经常以形象化语言表述经济理论。2003年接受本文作者的对话时,他提出“看楼市四要素”的经典原则,至今为人所乐道:市场经济原则——有泡沫并不可怕;发展阶段原则——楼市正处成长期;中国特色原则——不能犯“本本主义”;瞻前顾后原则——从战略角度把握。 

 为老百姓买房呐喊

  印堃华有一个著名的观点,“老百姓买房不容易,不要把价格卡住老百姓的喉咙。”他深受老百姓购房者喜欢。

  2003年,上海政府主管部门要求稳定房价。时任报纸房产专刊主编的知名媒体人林森回忆,他撰写的《楼市呼唤三四五》文章在解放日报楼市版刊出,印教授特地打电话表示赞许,并希望多组织一些类似话题的稿件,为百姓呐喊。

  2000年上海首个楼市板块“顾戴路板块”问世,这一城乡结合结集地,一时成为百姓楼盘首选地,在第一个开盘项目的板块发展论坛上,印教授建议开发商把价格订在3920元(当时拉高500元也有人买),但是他认为“多留点空间给老百姓”。结果该盘排起长队,曾创下上海排队买房7天7夜的销售记录。

时任中房协会长杨慎为印教授题辞时任中房协会长杨慎为印教授题辞

  印教授在楼市的影响,和他的“百姓情结”深厚关联。当时,上海房价突破中环后,外环线外2公里处的顾村,该地块为上海四大动迁基地之首,99公里长的外环线附近,顾村的后勃发之地成为百姓楼盘的新选择。

  林森回忆说,在那年的“上海百姓楼盘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印教授呼吁所有参与该地块开发的开发商“要有点良心,老百姓都无奈地挤出外环了,不要再给他们压力了,把价格尽可能定得低点,再低点……”而在媒体上他却断言,这是上海百姓楼盘的“最后奶酪”了。今天看来,印教授十多年前断言的,依然有其不朽的力量。

  走在路上,有市民时常会认出印教授,“就是他,在电视上给我们老百姓说话的”,一些当年在该地块买了房的,至今不少人还在说感谢印教授。

  但印教授也“得罪”过不少开发商。一次某盘定价会议邀请印教授,他直抒己见,“你定得过高,我非但不来,还会发动媒体批”。事后,开发商从印教授的“低价策略”中,感到了“持续发展”的力量,非但不反感而更加钦佩这位直言的教授。

  做坚持真理的学者

  印岚是印堃华的大女儿,依靠勤奋努力,如今是成功人士。她至今记得,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读书回家的任务,就是为爸爸誊写论文交付出版社。印堃华几十年来就如一个传教士和布道者,把西方经济学理论和中国的发展现状结合在一起,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勤于思考,直言不讳,是印堃华一生的坚持。他深厚的经济学功底,多次就上海乃至中国房地产市场,从数据分析到宏观微观结合的评判,一直让她折服,特别是每每对房市政策的批判性建议,更是切中时弊。“做一个坚持真理的学者”。

  教书育人,是印堃华坚持几十年的行为。全国各地的讲座、报告,课堂内外的教学和实践,让他的弟子遍布大江南北。他成立全国第一个以教授名字命名的“印堃华房地产估价师事务所”。

  印岚回忆说,十年动乱期间,印堃华得到要被抄家的信息,就及时让朋友把幼年的我送走,以免遭受心灵的伤害。即使自己身处逆境,还在帮助那些被批斗的人,记得文革结束后,好几个受过迫害的朋友登门感谢父亲。

印岚MBA毕业与父亲合影印岚MBA毕业与父亲合影

  对于朋友、亲人,印堃华从不计得失,全心付出。尽管他的好心也有被骗子利用过,但是天堂里不会再有欺骗了。

  培养印岚三姐妹,甚而第三代都在印堃华身边长大。直至80岁,他还在开车接外孙女放学。对于妻子,他更是爱护有加。对学生,他更是付诸了大量的心血。“成立估价师事务所,主要是让学生有个实践的平台,赚到的钱也可以给他们的生活增加一些补贴。”

 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对学生们而言,印堃华教授是不折不扣的恩师,可谓一只手教“治学”,一只手教“做人”。

  学生邓伟深情表示,治学严谨的态度是印老师传承给学生的宝贵财富。老师一贯认为,学好一门社会科学,最忌讳人云亦云,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永远只向真理投降”,既要掌握不变的基本原理,又要能够在实践中检验和学习。

  教学中,关于如何评估政府不断推出的房地产政策,老师总是要求大家从理论结合实践的角度去考虑。他常问:第一,这个政策是否符合市场经济精神,即是否满足“让市场成为房地产要素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第二,这个政策是否顺应了国民经济成长的一些基本规律?如城市化的趋势?第三,这个政策是否正确地区分了,哪些应该由自由市场决定,哪些属于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 

  “鞠躬尽瘁,桃李成荫”。在上海财大的所有老师当中,印堃华是最早自发给所有学生额外津贴的老师之一。他一方面在经济上直接补贴学生;另一方面为了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

  在他眼里,学生绝不仅仅是一个读书拿文凭毕业找工作的过客,而是他的徒弟,他的作品,甚至是他的骄傲。记得在1999年,他出版了一本专著,在书的扉页上介绍他自己成就的时候,这样写道,“培养了十几名研究生”对于今天很多大学老师来说,简直不值一提。然而,对于印教授来说,每一个学生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印堃华奖(助)学金基金成立印堃华奖(助)学金基金成立

  “做人比做事更重要”,这是他和学生对话的口头禅。他告诉学生,“永远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人可以没有财富、可以没有地位,但是不能没有良心,不能没有骨气”。

  他的言传身教,已经潜移默化地把这些人生准则渗入学生的灵魂之中。正如学生所言,“老师的浩然正气,犹如永不磨灭的指南针,将指引我们心灵的方向,让我们在正直的路上不会孤单,在追求真理的挫折中不会屈服”。

  印教授不仅爱他的弟子,也爱那些他并不认识的所有学子。两年前,在上海财大100周年校庆之际,他发起设立了印堃华奖(助)学金基金,不仅为了资助一些年轻的寒门学子,更希望把助人爱人的火种通过这个媒介传承下去。

  “如果来生还能再次相遇,我想我一定还会选择印老师做我的导师。在我的心里,他是老师,是父亲,是知识分子良心的代表,是爱国爱家士大夫的典型。”这是邓伟在追悼会上的心声。

相关标签:

见地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