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长”老矣,尚能饭否?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市界 杨凯 2.4w阅读 2019-02-20 07:39

  从辞任民生银行董事长,再到辞任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标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服老。但他确实老了,他的那一套成功哲学在今天已经行不通,他再也不是当初那个一肚子新点子的改革者。

  文|杨凯

  “大佬”董文标用18年时间造了一个3.5万亿元的民生银行。

  当业界都眼巴巴等着他“再造一个民生”时,见惯了大风大浪的董文标却给了人们一个大大的“惊喜”。毕竟,只有跌宕的故事才称得上传奇。

  2019年初,中民投的债务危机集中爆发。这个被称为“中国版摩根士丹利”的投资巨无霸似乎正在危险的边缘挣扎。

  这一切,都发生在董文标卸任董事局主席短短三个月之后。于是,不少人将之解读为失去董文标的中民投像“丢了魂”一样,问题频发。人们前所未有地想念董文标。

  董文标真有这么神奇么?重重迷雾的背后,究竟是中民投离不开董文标,还是董文标看形势不对,主动撤离?

  01

  “奇迹缔造者”

  从乡土少年到商界大佬,董文标人生轨迹的改写从他20岁那年开始。

  1977年,20岁的董文标参加高考,最终进入河南省银行学校学习。这是他与银行结缘的起点。董文标曾回忆说,自己高考时被开封师范学院录取,因为父母都是教师,不愿意自己再做教师,就调到了河南省银行学校。不过,董文标的第一份工作还是老师。毕业后,他留校任教。1988年,河南省银行学校升格为学院后,董文标升任副院长。

  33岁这年,董文标正式涉足银行业,并迅速崭露头角。1991年,董文标调入交通银行郑州分行任行长,完成了学界到业界的转身。在此期间,他引入了很多创新的管理和营销机制;在短短的一年间,郑州交行的业务量从2亿元增长到40亿元,利润超过郑州工行。董文标的壮举在交通银行系统内被称作“郑州奇迹”。

 ▵ 董文标 ▵ 董文标

  1993年初,年轻有为的董文标被调入交通银行总行,成为当时交行系统内最年轻的局级干部之一。随后,他又出任海通证券的第一任董事长,并按国际标准管理海通;在其任职期间,海通证券发展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证券公司之一。

  追求刺激的董文标很快又跳出了舒适区。1995 年 2 月,在经叔平的邀请下,董文标挥别上海只身北上,成为民生银行的第一位正式员工,开始了民生银行的筹建工作。 “从此以后,我的命运就和民生银行紧紧联系在一起了”,董文标说。

  从风头正盛的海通证券离开;选择去创业,董文标下了很大的决心。“虽然证券业当时属于朝阳行业,但我的性格不太习惯证券业那种风风火火的生活”,在他看来,尽管民生银行市场化程度很高,也有风险,但与证券业相比是两回事,更适合自己。

  作为民生银行的1号员工,创业阶段的艰苦仍历历在目。由于民生银行实行的是聘用制,到了民生银行,什么级别也没有,董文标曾回忆道,当年的办公场地就是一间房,晚上就睡办公室,各方面待遇都无法与别人相比。“截断后路,就像突然扔到海里游泳,离开海岸两三百米后,会感到一片苍茫,心里一点数也没有。”

  心还没落地,但脚终归是落了地。年近40的董文标拼劲不减当年。

  当时,民营银行的政策刚刚放开。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由民间资本设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民生银行相当于中国银行业改革的试验田,许多人都等着看笑话。但董文标不信这个邪,“过去,一直认为民营就是‘牛鬼蛇神’,‘牛鬼蛇神’搞银行就不行,他要用实际证明,‘牛鬼蛇神’也能把事情办好。”

  一开始,摸着石头过河的民生银行经营并不顺利。2000年4月,43岁的董文标接任民生银行第三任行长。当时,民生银行面临着资产规模增长缓慢、不良贷款增多等诸多困境,净利润仅为1.46亿元,而且没有足额拨备。前两任行长均任期未满便宣告离职,董文标扮演的是“救火队长”的角色。

  作为新任行长,那时他参加董事会总会感到艰难,为此他曾半开玩笑说:“开一次董事会就像上一次刑场。” 

  上任后,董文标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先拿高层开刀。2001年,民生银行所有的行政高管都从审贷委员会退出,审贷委员会成了一个由专业人士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完全独立;从分行到总行所有工作人员都由总行垂直管理。随着改革的推进,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1999年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由8.72%,到2002年底就降到2.04%。

  2006年,董文标从经叔平手中接任董事长一职。至此,民生银行进入“董文标时代”。董文标开始了一系列新的尝试。

  2008年初,民生银行全面启动公司业务事业部制改革。在董文标看来,同质化的银行业务已不能产生更好的效益。当时,内部许多人认为这是“瞎折腾”。董文标说,当时民生银行发展势头良好,但他深知这不是来自民生银行的独特优势,更多是因为民生银行搭上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便车,当便车不再便利,民生银行必须转变原有发展模式。

“行长”老矣,尚能饭否?

  尽管引起了极大争议,但凭借事业部制改革,民生银行相较其它银行将产业做得更深更透。这是金融资本塑造、改造产业的雏形,通过这种方式,董文标把握了中国产业界的脉搏,获得了企业界的信任,民生银行得以快速发展。

  多年间,董文标屡创行业先河,从事业部制改革到小微金融贷款,再到社区银行店,民生银行一直是其它银行的模仿对象。董文标接任董事长前,民生银行总资产为5571亿元,净利润为27.03亿元,到2013年底,民生银行总资产达到3.23万亿元,净利润为422.78亿元。8年时间里,民生银行的总资产扩大了5.8倍,净利润增长了15.64倍,董文标交出的这份成绩单堪称奇迹。

  如果人生没有下半场,那么董文标的职业生涯堪称圆满。不过,那就不是董文标了。

 02

  二次创业

  尽管早已功成名就,但年近花甲的董文标并不“安分”。回首当年壮志雄心,他怎会服老?

  2014年8月18日,57岁的董文标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卸任民生银行董事长一职。关于他离职的原因,当时有许多猜测。

  在接受腾讯财经对话时,董文标说他离开民生银行大体有两个因素:第一,2006年,他曾主导修改公司章程,其中一条是董事长、行长,包括副行长、高管最多连任不得超过3届,也就是9年;第二,恰好有中民投这个机会,可以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做些事情。

  还有一种说法是,董文标离开是因为他感到银行不好做了。他曾在接受媒体对话时表示,“经济已经把银行绑架,所有融资需求都来找银行,银行不堪重负。”

  董文标说自己很累,“我决定放弃,不再当银行行长、董事长,因为给大家做了很多事,然后大家最后仇恨银行,我们感觉很惭愧,所以最后就不做这个事了。”

  回首过往,董文标扮演的一直是一个改革者的角色,也可以理解为他更善于“打江山”,而不是“守江山”。然而,“改革者”董文标当时正面临着被“改革”的命运。

  从2005年开始,移动支付平台迅速崛起,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其发展速度是传统银行可望而不可及的,传统银行的功能正在被取代。

  针对P2P对小微贷款业务的强力冲击,2014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董文标称,不论互联网如何发展,线下交流永远是人与人之间主要的交流方式。P2P虽然对小微贷款业务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大。传统银行不可能成为“末代恐龙”。

  当时,董文标虽然嘴硬,但明显早已意识到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威胁。到2018年,他明显释怀了。他说,近年来,金融行业对互联网的态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转变,第一个阶段是“不屑一顾”,第二个阶段是“敬仰”,第三个阶段是“改变”。

  据此来看,中民投似乎并非是董文标口中所说的机会,而更像是早有“预谋”的主动二次创业。

  2014年8月21日上午,在上海金外滩国际广场大堂,董文标首次以中民投董事局主席的新身份对外致辞。他说,“我觉得我个人更适合做这些事情,而不是做传统的银行。”

  仅仅用了3天时间,董文标就完成了从民生银行董事长到中民投董事局主席的角色转变。然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3天的爆发,背后是董文标在商业银行这条路上23年的沉淀。仔细来看,不论是中民投总部设计规划中心、九大投资板块独立法人制、产融结合等核心元素还是核心团队的人员配置,都移植自民生银行。

  彼时,中民投手握一手好牌:民生银行事业部制改革后对各产业的长期观察与实践经验;丰厚的政府、银行业和民营企业家资源;长袖善舞的董文标再加上从民生银行带出来的核心团队。另一边,在商界摸爬滚打多年的董文标再次发挥了讲故事的特长:产融结合,一体两翼,整合产能过剩行业,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做些事情。

  这样的中民投,自然而然含着金钥匙出生。“唯一一家中字头投资公司”“由全国工商联牵头组织”“59家行业领先企业联合设立”“注册资本500亿元” ……头顶无数光环的中民投被誉为“民企航母”。

 董文标对二次创业充满信心,人们也期待着董文标“再造一个民生”。

  不过,并非所有人的祝福都出于“真心”。据腾讯《棱镜》报道,一位接近中民投的人士透露,“史玉柱从一开始就觉得中民投不赚钱,但在中民投刚成立时,他还是拿出10亿元,卖给全国工商联和董文标一个面子。趁着重回民生银行当董事的借口,他先走一步。”不只是史玉柱,“泛海董事长卢志强当初投资中民投,同样也是投点钱,卖个人情”。

  这样看来,董文标二次创业,组建中民投似乎有些“一厢情愿”的意味。

  人总容易被过往的成功蒙蔽双眼。毕竟,民生银行的故事一路顺遂、堪称传奇。不过,故事并未能一直按照董文标的剧本“表演”。

  现实的脚本中,中民投的故事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创业之初是一团火焰,中民投在董文标的带领下发展得热火朝天。不过,创业不能空有一腔热血,火焰转眼被浇灭。

  令董文标意想不到的是,下海的“巨舰”等来的不是迎风破浪,而是船头“急转直下”。

  03

  “大厦将倾”

  2019年初,中民投的债务危机集中爆发。先是公司30亿元债券技术性违约;2月12日,中民投申请在上交所上市的三只公司债券暂停竞价系统交易;发行量44.8亿的17中民G1在过去10个交易日已腰斩。紧接着,被其称为“定海神针”的上海董家渡项目被绿地控股收入囊中。据统计,中民投2018年三季度负债总额达到2328亿元,负债率74.95%,到期的债券规模高达逾100亿元。

  此时,董文标已经卸任董事局主席一职,无数人将危机归因于董文标的离开。

  事实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中民投利润下滑、负债攀升的困境早在董文标离开之前便已日益凸显。2015年至2017年,中民投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7.23%、73.57%、74.89%;刚性债务余额分别为651.02亿元、1422.91 亿元和1736.22亿元。

“行长”老矣,尚能饭否?

  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民投总资产近3100亿元,总负债达2300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4.95%。而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仅为229.3亿元。同时,中民投2018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仅为4.4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逾80%。

  据此来看,似乎是董文标看形势不对,落荒而逃的概率更大一些。毕竟,当初民生银行遭遇互联网金融冲击时,他也是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

  那么,手握一手好牌,还有一个好故事的中民投为何会陷入如此困境呢?

  从金融板块来看,中民投拥有金融全牌照,业务包括租赁、保险、资管等。中民投在金融领域也不乏大手笔。但是,2017年下半年以来,金融行业开始去杠杆,融资越来越难,中民投投资收益大幅萎缩。另一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不减,从BAT到京东、美团,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都试图在金融领域分一杯羹。董文标的“老饭碗”并不灵光了。

  从产业板块来看,光伏产业是中民投的投资重心所在。截至2018年6月,大型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光伏总装机容量为126.60万KW,投资总额为100.98亿元;物业管理服务覆盖了全国155个城市,涉及超过4500个项目、服务近3000万人口。

  然而,2018年6月,中民投遭遇了史上最严苛的光伏政策,原本产业回报周期就很长的光伏产业简直成了个“无底洞”。政策面前,人人平等;原本以为迎来抄底时机,坐等名利双收的董文标显然打错了如意算盘。如今看来,当初“中民投的目标是五年之内成为国内新能源老大。在光伏发电行业,五年内做到全球第一”的豪言壮语相当讽刺。

  再看本不在中民投规划之内的地产板块。2014年,刚刚成立三个月的中民投以248亿总价拿下董家渡13号和15号地块,创造了彼时上海的总价地王。拿下地王后,等待董文标还有高昂的投资成本:董家渡的总建筑面积113.9万平方米,总投资概算达到604亿元。

  董文标曾告诉股东们,在上海董家渡这块地建百层高楼,三年即能回本。可风云变幻的董家渡岂是“门外汉”可以随便觊觎的?

  现实是,这栋大楼非但没能三年回本,还成了中民投的致命负担。早在2017年上半年,中民投就转让中民外滩45%股权予安信信托,后者发行总规模240亿元信托产品接盘。

  据凤凰房产报道称,截至目前,董家渡地块仅有2幢“半成品”的办公楼初步建成。好在中民投等来了“接盘侠”绿地控股,总算解决了燃眉之急。2月14日,绿地控股以121亿元的价格收购了该项目50%的股权以及352.98亿元的债务。

  董文标曾说过,“每一笔业务我都很清楚,我不可能踏上一个我不知道的地雷。”如今看来,这份自信或许成了一杯毒药。

  在董家渡项目之外,中民投还投资了阳光城、上置集团、亿达中国的控股股东,总投资金额超过340亿元,房地产逐渐成为中民投的核心业务板块。2017年,房地产的营收占到中民投营业收入的38.05%。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民投更像一个大型PE机构,擅长的是资金募集与投资管理职能。虽然中民投的股东中不乏房地产企业,但中民投并不擅长房地产这样的建设、经营管控型项目,不断加码地产业务无疑加剧了中民投的经营风险。

  董文标曾说过,“市场经济承认的是效率,而不是单纯的规模大小,规模大不一定有高效率,不一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可是到头来,中民投却走上了借款举债、高杠杆投资的规模化投资之路,资产包与日俱增的同时,负债和风险也越来越高。

  在成立之初,董文标丝毫不担心资金问题,“对中民投来说,资金完全不成问题。比如中民新能源,坦率地讲,我不会要超过5%成本的资金,否则就没有了强大的竞争力。”他觉得银行贷款的成本太高了。

 董文标再次失算。中民投陷入了银行贷款不够,债券来凑,“以债养债”的怪圈。

  截至2018年6月末,中民投已使用银行贷款 767.63 亿元;发行的尚在存续期的债券合计29支,待偿余额为474.94亿元。 其中,仅2019年到期的债券就有17只,待偿余额超过200亿元。

  2018年,中民投先后发行了9只债券用来偿还借款。2018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中民投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幅减少,导致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出145.14亿元,而2017年同期是净流入124.88亿元。

 种种迹象都表明,并非中民投离不开董文标,而是董文标“玩砸”了以后转身离去。

  董文标曾说,“人在这一生中,会有许多石头砸你,砸的越多越好”。他说得或许没错。可是,人经得起这样折腾,企业呢?

  董文标确实取得过许多惊人的成绩,但是没有谁是真正的常胜将军。经验能帮助一个人,同时也能束缚一个人。

  从辞任民生银行董事长,再到辞任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标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服老。但他确实老了,他的那一套成功哲学在今天已经行不通了。他再也不是当初那个一肚子新点子的改革者了。对于新的消费趋势和互联网趋势,他并没有把握。

  从中民投离开后,董文标曾表示,希望全身心投入到新业态发展、新农村建设当中。这一次,他能否再起波澜? (来源:市界)

来源:市界

作者:杨凯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