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炒房客,开始转型干相亲了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真叫卢俊 真叫卢俊团队 2829阅读 2019-01-21 07:31

  从1998年房改开始,房地产这个行业的供给逐渐由政府端转向了市场端。过了5年,在2003年著名的18号文件里,房地产被定性为“支柱产业”,开启了房产作为投资品属性的元年

  如果把房产作为一种商品,近20年间的涨幅差不多是10-12倍,如果借用杠杆,那通过房产获得的收益还要翻倍

  第一代的顶级炒房客凭借对房产走势的准确判断和最大程序的放大杠杆效应获得了第一桶金并且很多人也因此获得了财富上的自由,他们赚钱所依据的所有逻辑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除了买房,其他一夜暴富的方法都写在我国的刑法里~~~

  我们说,判断一个行业最好的方法,就是看看这个赛道里面最厉害的人在干什么?他们的判断很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

  他们有丰富的实操经验和理论知识,每年调研几十近百个个城市,他们用真金白银在做投资,他们对市场风向转换的捕捉是最敏锐的

  但前阵子,第一代炒房客们竟然转行做相亲了

 01

  中国最顶级的第一代炒房客们,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很多人特别是一线热门城市的很多陆续开始转型做相亲了。定位高端,慢慢的从房产大V慢慢向情感大V转变,画风抖变

  当然组织高端相亲嘛,也不是什么大事。中国著名的几大相亲平台也都搞过,比如世纪佳缘、珍爱网、百合网就搞过好几次的高端相亲会,比较大的区别在于可能在对高端两个字的定义上,顶级炒房客与他们的定义会有比较大的差别

  相亲网站的的定义是:

  高端:年薪20W+有房

  高高端:年薪50W+有房+有车

  高高高端:净资产500W+有房

  传统的相亲网站,为了这样一场“500W净资产男士见面会”,会收取会员高额的门票钱,最高级别甚至可以达到30000元/次,这已然成为他们最赚钱的盈利模式

  当然,对于顶级炒房客而言,500W的净资产真的也不算什么,在一众粉丝中,500w净资产可能是能算是中等级别的会员~~

  他们组织的高端相亲有两个最基本的原则:

  1、只对女性收费;

  2、N:1

  这样的原则跟咱们平时的相亲会有比较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是打破了女性始终被优待的潜规则

  我们先看第一条核心原则,女方付费

  基于中国一贯的传统美德,一般相亲,愿意AA制的女性都不是特别多,在很多夜场酒吧,都有Lady’s Night,女性免费,携女友半价这样的规定,而女性要参加地产投资客们组织的高端相亲,不仅不免费,还需要缴纳X99元的费用,但对于男性却是免费的,虽然相比于相亲网站的收费,算比较“亲民”了,但也算打破了常规

 02

  再来看看第二条原则:N:1

  从市场上目前组织的情况看,组织一场55人规模的活动,女:男的比例差不多是50:5,请大家记住这个数字,不是30:25,也不是40:15,而是每10个女人,对应一个男生,现场就是50个女生,围绕5个男生

  女权主义者估计看到这就会拍案而起,摩拳擦掌了,认为这是在侮辱女性,是大男子主义相比较于传统的1:1活动,这里的相亲是10:1,直接把相亲的杠杆效率放大了10倍

  我们来看看这规则背后的逻辑

  当前一线城市的婚恋市场,正处于严重的“女多于男”,未婚女性:未婚男性的比例恰好就是10:1,因此,这1:10的比例模式,正是基于一线城市适婚男女比例而来的

  说完了对女性的要求,也来谈谈对男性的要求,就两点:

  净资产1000万以上(必备)

  年龄的话最好小于35周岁(不一定)

  也就是说,对于想要参加相亲会的男性而言,1000w的净资产是必须的,需要提供房产、股票等有价证券进行证明,年龄的话最好是小于35周岁,就是发财一定要趁早

  我们不难发现,就连相亲这件事,炒房客们制定的规则也是完全符合市场供需关系,一切都是以市场关系得出的最优解

  看起来似乎相亲活动们举办的还挺热闹,报名的男男女女挺多的,我们可以感受下活动现场的莺莺燕燕

   

 03

  各地的炒房客们不好好研究房地产,却干起相亲的活了,难道真的是房地产行业已经穷途末路、夕阳西下了吗?

  答案显然没这么简单,让我们来仔细扒扒这件事背后蕴藏的更深层次的逻辑关系

  A、楼市,确实变得更加艰难了。

  从2018年年中开始,房地产市场的行情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滑,一个小区的几套房子,只有选择降价才能卖出去,房客看房周期也越来越长

  对于炒房军团来说,过去楼市好的时候,因为房源稀缺,所以类似恐慌情绪都会及时传递给一起团购的房客,比如要抓紧买,不买的话房子又要没了又要涨价了

  大家买的多了,带头大哥从中吃佣金的比例也就高了

  以前的情况就是带头大哥振臂一呼,然后某个楼盘一半左右的房源就可以被消耗干净了,在楼市行情好的时候,光靠楼盘返的佣金就有几百万,这可比炒房快多了,也不太需要占用过多的资金

  但经过前期的不断杠杆和如今的楼市下行,整个购买力被稀释或是被转移到其他领域了,购房客变得更加理性了,市场大概率会长时间处于停滞期

  这就需要更加耐心的等待和蛰伏,换另一种方式慢慢积累购房群体

  相亲会,其实就是一种比较友好且柔和的蓄客方式

  B、市场上没有需求和房票,那就制造出来

  当前上海市场上的需求真的感觉像被抽空了一样,上海本地的土著所产生的需求量只占四成,另外六成来自底层托底的那部分刚需外来人口,但因为如今的限购政策,几乎把所有的外来人口全部排在了门口外面了,能进来的已经非常少了

  具备购买资格的外地人,也许并没有想象中的有钱,或者是有钱的外地人想在上海买房也没有房票了

  所以这就出现了一个比较奇怪的循环,整个需求量是被大大降低了,对于个体而言,就是我有钱,但没有房票或是房票用完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没钱,但有房票,那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把两者进行一种有效的资源对接

  有,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婚姻

  通过婚姻这种关系,可以制造出大量的需求,同时,更深层次的看,通过对婚姻不同状况的来回切换,可以无形中多出房票,当然,所有的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夫妻双方具有共同的价值观上

  很显然,在顶级炒房客所设立的房产论坛上注册的会员,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房产投资的价值观上大体也是相同的

  有了相同的价值观,婚后对于买房这件事就是不同的操作手法而已

  C、粉丝的黏性培养,不能光靠聊房子

  炒房组织者们所创建的平台注册用户规模大一点的也能有几十万了,前期每天讨论的只有两件事就是:买房、卖房

  但我们需要面对一个事实,就是人是有七情六欲的,每天都讨论同一个话题时,长年累月下来,难免会产生厌倦的情绪,而这种情绪一旦产生,是会影响粉丝黏性的

  房子是冰冷的,讨论这个话题是枯燥的,但恰如其分的谈谈情,说说爱,则可以很好的调节整个平台的气氛和活跃度

  同时,适度的延伸相关讨论的话题,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客户或是客户的不同的需求,当粉丝的黏性上来了,后期的价值变现其实就是时间问题

  D、有了流量,房子可以当成产品周边来卖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产品周边”这样的概念,据说盈利还不错,什么是产品周边,比如我们去万达看电影,顺便买点爆米花饮料什么的,在这里看电影是主需求,爆米花饮料就是周边产品,还有就是我们去买小米的手机,发现他的衣服、帽子、鼠标什么的也挺好,就顺便买了,这些都是周边

  这个周边产品有多赚钱呢,2017年,万达电影爆米花等非票房收益占比竟然高达39%,小米手机的利润里不足5%,但周边产品的利润率却高达10%-30%,因此,对于很多行业来说,周边产品的概念确实是个好生意

  通过微博、论坛、出书等方式积聚起来的庞大规模的粉丝池,通过相亲这种方式可以培养人气,锁定用户的黏性,最后直接把房子当成婚姻的周边来卖

  其实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的逻辑,客户过来的主要目的是相亲,就跟去电影院看电影是一样的,这是主要需求,好了,相亲成功了,说不定就有买房子的需求吧,正好这也提供卖方子的服务,就顺道把这事也一块办了

  因此,从本质上看,高端相亲会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卖房,只是换了种不那么生硬的形式

  04

  以前卖房是简单粗暴,跟你讲价值分析,讲版块区位,讲投资回报,现在风向变了,得先谈谈感情,聊聊爱情

  至于房子,无非就是藏在背后的附属品,咱最后再谈

  这件事情对于卖房而言其实还挺能带来启发的

  全中国还有广袤的三四五六七八线城市,在谈买卖时,能不能也来学习下在这些顶级的炒房客们在一线城市的手法,1000万净资产相亲的门槛太高的话,那二线城市就变成500万,三线城市200万,四线城市100万,无线城市50万~~这对于不懂门道的本地同行而言,也算降维打击了

  其实从某种程度看,不管是炒房、卖房还是其他,中国人赚钱的逻辑顺序从古至今都没有变化:

  先聊感情,捋顺了,才有买卖

  以上为正文,来自R先生

来源:真叫卢俊

作者:真叫卢俊团队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