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发集团总裁张海民离职,楼市寒冬下的抉择和无奈……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地产人言 达令周 7402阅读 2018-11-15 11:50

张海民张海民

  2018年,注定成为房地产行业的多事之秋。

  昨日,地产人言独家获悉:俊发集团总裁张海民已辞任,下一站去向及接任者暂时未定。

  截至目前,俊发集团还未正式发布人事公告。但是据知情人透露为实锤消息。

  今年1月,张海民加盟俊发,担任集团董事、总裁,普遍被外界认为将带领俊发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如今不过短短10个月,海民总就挂印而去,这背后原因几何?

  01曾经的超高契合度

  翻看张海民的过往履历,其中有很多经验和理念与俊发的发展诉求非常契合。

  1、俊发集团董事长李俊对万科非常推崇,一直将万科视为学习的标杆。而张海民23岁毕业即入职万科集团,担任北京、深圳万科地产营销总经理,且一待就是10年,被称为“老万科”。

  2、作为云南地产“一哥”,俊发在规模上野心勃勃。而张海民在前东家阳光城的规模扩张和高速发展进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2010年,张海民正式入职阳光城,担任副总裁。和时任总裁陈凯一起,共同助力阳光城实现“三年业绩番10倍”的业界佳话。

  在兼任阳光城福州公司总经理期间,福州公司连续三年拿下福州楼市冠军;2013年福州公司销售业绩超100亿,至今还没有被超越。

  2015年1月,张海民接班陈凯,成为阳光城的新一任总裁。两年多的时间里,带领阳光城实现了业绩从200亿到近500亿的转身,成功跻身冲千亿房企行列。

  对于俊发来说,张海民推动企业规模增长的能力毋庸置疑。更重要的是,现阶段的俊发,无论是规模、排名、目标,都和张海民刚接手时的阳光城相近。俊发引入张海民,或许也是期待再缔造一个阳光城的业绩神话。

  3、张海民的布局理念与俊发一致。

  艳姐在去年11月和海民总聊天的时候,就听他说过,想要做到千亿,在布局版图和运营城市上不能有局限性,必须要做全国发展。

  而俊发早在2011年就开始走出云南,谋求全国化布局;2017年,俊发明确提出三年战略,以国家三大战略叠加区域为拓展方向,初步形成全国六大区域布局,努力成为全国更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即“深耕云南、布局全国六大区域”。

  4、在俊发2017年1455亿元新增土地货值当中,大部分来自于收并购和城市更新,而张海民最擅长的刚好是并购。

  在他担任阳光城总裁的两年时间里,通过他最擅长的并购术,阳光城的销售业绩、土地储备、雇主品牌都上了一个台阶。

  02“最佳搭档”为何分道扬镳?

  关于海民总的辞任,艳姐猜测有以下两点考虑:

  1、楼市行情的下行,对俊发这类中型房企的扩张、全国化布局以及职业化转型会造成阻碍。

  今年以来,“楼市寒冬”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一方面,随着融资渠道不断收紧,房企从银行获取资金的难度增加了,即便能融到钱,借钱的成本也大幅上升,利润空间大大压缩。

  另一方面,高价地和限价之间的矛盾也让房企的项目经营变得困难。卖,可能亏本;不卖,资金回笼不了,难以维持正常运营。

  再加上偿债高峰的来临,很多房企的资金链已经开始咔咔作响。一些大型房企尚且扛不住了,纷纷“瘦身”裁员、降价卖房、谨慎拿地,中小房企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抱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态度,俊发及时调整了方向,开启全新的“三年战略”目标:整体营业收入以每年30%的复合增长率稳步提升,并在2019年力争完成670亿元的营业收入,其中地产板块销售额将努力达成500亿元。

  和以往的千亿目标相比,新目标显得保守得多。不得不说,在当前形势下,老板能做出这样的决策是非常明智的,体现出相当的前瞻性。

  然而另外一方面,企业想要实现全国布局的意图,必须要以规模的扩张为基础,如今业绩目标降速,这其中的种种该如何平衡?张海民的布局蓝图又该如何展开?确实有点两难。相信最终的结果都是企业和职业经理人相互磨合的合理结果。

  另外,随着一线城市土地价格的攀升,俊发开始将目光投向旧改。比如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老集镇“城中村”改造项目就已经启动。

  虽然旧改符合目前的城市更新需求,但是旧改项目的周期比较长,需要投入的资金量也比较大,这在资金口收紧的当下,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对以并购见长的张海民来说,不知道对这一模式能否适应。

  除此之外,今年4月,俊发地产更名为俊发集团有限公司。从地产到集团的变更,其传递的意味不言自明。

  在只能活下去的时代,没有心思去仰望星空了。

  2、企业的组织与文化惯性以及“空降兵”的融入难题。

  关于海民总的辞任,艳姐猜测有以下两点考虑:

  1、楼市行情的下行,对俊发这类中型房企的扩张、全国化布局以及职业化转型会造成阻碍。

  今年以来,“楼市寒冬”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一方面,随着融资渠道不断收紧,房企从银行获取资金的难度增加了,即便能融到钱,借钱的成本也大幅上升,利润空间大大压缩。

  另一方面,高价地和限价之间的矛盾也让房企的项目经营变得困难。卖,可能亏本;不卖,资金回笼不了,难以维持正常运营。

  再加上偿债高峰的来临,很多房企的资金链已经开始咔咔作响。一些大型房企尚且扛不住了,纷纷“瘦身”裁员、降价卖房、谨慎拿地,中小房企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抱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态度,俊发及时调整了方向,开启全新的“三年战略”目标:整体营业收入以每年30%的复合增长率稳步提升,并在2019年力争完成670亿元的营业收入,其中地产板块销售额将努力达成500亿元。

  和以往的千亿目标相比,新目标显得保守得多。不得不说,在当前形势下,老板能做出这样的决策是非常明智的,体现出相当的前瞻性。

  然而另外一方面,企业想要实现全国布局的意图,必须要以规模的扩张为基础,如今业绩目标降速,这其中的种种该如何平衡?张海民的布局蓝图又该如何展开?确实有点两难。相信最终的结果都是企业和职业经理人相互磨合的合理结果。

  另外,随着一线城市土地价格的攀升,俊发开始将目光投向旧改。比如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老集镇“城中村”改造项目就已经启动。

  虽然旧改符合目前的城市更新需求,但是旧改项目的周期比较长,需要投入的资金量也比较大,这在资金口收紧的当下,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对以并购见长的张海民来说,不知道对这一模式能否适应。

  除此之外,今年4月,俊发地产更名为俊发集团有限公司。从地产到集团的变更,其传递的意味不言自明。

  在只能活下去的时代,没有心思去仰望星空了。

  2、企业的组织与文化惯性以及“空降兵”的融入难题。

  关于俊发的总裁之位,有一件事为业内津津乐道。

  在张海民出任俊发集团董事、集团总裁之前,集团“帅位”几经更替。先是赵彬辞任俊发CEO一职,接着周德康接任又闪电离职。

  之后,俊发集团董事长李俊亲自兼任总裁一职,时间达22个月。在他的带领下,俊发实现了业绩的突飞猛进。由此可见,俊发老板还是非常有胆识和能力的。

  今年年初,离职后的张海民受李俊邀请,加盟俊发。

  高管的“空降”和更迭,短期内难免会给公司和团队带来一些不适应,比如管理理念、工作风格等。而且,空降高管和原来的团队没有磨合过,在这个适应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问题。

  另外,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钱不是第一位的,他们看重的是:平台能否让其实现自我价值,老板是否足够放权,愿意给职业经理人施展的空间。

  结语

  地产圈的人事调整,是房企与高管互相选择的结果。无论是留是走,背后都不是单方面的原因。

  从万科到融科,从阳光城到俊发,张海民的每一次转身都引发业内极大关注,相信在俊发的职业之旅总体还是非常愉快的,要他直面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么,这就够了。

  总之,祝福海民总。

来源:地产人言

作者:达令周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