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进军住宅产业化:行业规模将达2.5万亿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林泰泰 216阅读 2018-10-29 10:28

  乐居财经 文/林泰泰

  很多购房者问,想要房子不漏水,就真的这么难吗?真的,很难。

  这不是开发商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行业工业技术水平发展问题。非一家企业的意志能左右。但发达国家基本可以做到。也就是说,在中国,谁能够在建造技术上有所突破,培育建房技术并且能够落地,谁就能够在未来三十年,掌握房地产开发的话语权。

  这门建房技术统称为:住宅产业化。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中国政府作出了履行文件的庄严承诺,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发布,其中将人民环境列为重要的内容,并从此开始策划以住宅建设为主题的产业化概念。并首先在科技领域中开始了住宅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的准备工作。

  2006年11月,深圳市确定为全国首个“国家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 2007年11月,建设部授予万科“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2008年,第一次落地万科第五园五期公寓楼。如今深圳万科已经够在所有的产品中实现住宅产业化,只是预制率问题。

  住建部早在2015年就喊话,开发商如果不想转行就要住宅产业化。万科不再是默默的独行侠。尤其在近两年国家强制的推行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是大势所趋。万科,碧桂园、华润、招商、中海、京基、金茂等相继成为行业的领先示范军。其中,碧桂园这位黑马的表现值得一说。

 建筑行业处低级阶段,开发商全力进军产业化

  万科,碧桂园、招商、中海、华润、京基、金茂等品牌开发商大力发展住宅产业化,分别成立了各自的住宅产业化基地。近年来冲千亿以及刚过千亿的房企,如美的置业、新城控股、朗诗、卓越等不惜高薪向成熟的住宅产业化总承包公司挖脚。

  “未来10年,中国装配式建筑的市场规模将累计达到2.5万亿元,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在2017年4月份举行的“建筑产业现代化研讨会”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庞元表示。

  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这将强制在土地出让合同等方面对开发企业进行约束,所以无论是被动或主动,发展住宅产业化成为房地产企业无二的选择。

  但或许你不知道,在中国各个行业中,唯有建筑行业一直依赖于手工作业,处于工业化革命的初期阶段。建筑行业的技术发展水产到底处于何种阶段,为何广受诟病。无论是再强的开发商都无法100%在质量和房屋建造上让人满意,到底是为什么?

  以全球工业化发展之路看。工业1.0时代,也称为机械制造时代在18世纪后半期蒸汽机实现工厂机械化;19世纪后进入到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产品标准化阶段”,标准化设计加生产流水线,如福特T型车流水生产线,特点:零部件生产与装配相分离,实现大规模生产;到了20世纪后半期,我们进入到了电子信息化时代,实现信息化应用,部分智能化。21世纪目前进化到工业4.0时代,即“工厂标准化阶段”,包括智能工厂、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规模应用,实现“批量化定制”。

  各行各业都在与时俱进,跟随工业化的革命步伐前行,除了建筑行业。建筑行业是唯一仍然停留在手工作坊的工业革命1.5时代的行业。

  住宅产业化“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依赖手工作业的建筑行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时候开发商希望有统一的出品标准,但是每位工人的误差难以精确,这是第一。其次,资源浪费严重、污染大,行业的科技贡献率低于农业。

  当然,使这个行业难以为继的重点在于,中国人口红利已过,年轻一代民工不再愿意从事辛苦危险的建筑工。导致工人工资快速上升,不可逆转。目前工人工资在工程造价中占比25-28%,一旦达到33%后,产业化将成为大势所趋。住宅产业化的核心是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

  住宅产业化,一般理解成“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福特用他的流水线,让汽车这一高端科技产品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也就开启了现代西方的工业文明。同样,建筑也可以像汽车一样标准化的工厂生产和系统化的拼装,把厕所、楼梯、墙体、厨房、外墙等部件在工厂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大幅提高机械化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图片来源:深圳万科

  住宅产业化,其科学定义为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并在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等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建筑在建造过程中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实现节水、节地、节材、节能和环保(俗称四节一环保)。     

  图片来源:深圳万科

  碧桂园SSGF体系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

  虽然好处多多,但在过去20年间推行这项工艺仍然十分缓慢。这相当于是一项技术的产量,需要宏观大环境与大市场的支持。例如生产预制构件的厂房,生产零部件的厂商,有较高现场施工水平的工人等。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及新一代居住模式的出现,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住宅产业化即将迎来春天,长尾效应显现。

  “十三五”期间,以深圳市为例,作为我国首个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深圳将装配式建筑提升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高度,持续探索“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EPC+BIM”的四位一体推进模式,努力打造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的“深圳模式”。

  据深圳官方统计,到2017年底,全市装配式建筑项目规模将达1000万平方米,到2020年,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将达到30%,有望提前5年完成国家对装配式建筑重点推进城市的目标任务。

  这一目标的下达,将有利于规模大及实力雄厚的开发商。建筑工业化在减少周期成本及质量优化的同时,也将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国内建筑工业化正迎来“黄金发展期”。碧桂园SSGF体系就在看准未来产业化发展方向下大力推出。

  2017年,碧桂园亮相其独立的工程技术团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对“SSGF工法”进行迭代升级,同时注重管理体系的打造,不仅能解决令住户头痛的传统外墙开裂爆灰削落、外墙渗漏等问题,也将随着全现浇混凝土外墙的使用而解决,主体结构一次浇筑成型,免除外墙二次砌筑及内外抹灰施工工序,实现结构自防水。

  虽然,绿色建筑对企业投入的成本增加是勿庸置疑的,不过,碧桂园对外声称,通过SSGF新建造技术体系,实现全专业的全穿插施工,从而使主体封顶后120天达到精装交付条件,可以实现建造速度比传统的工期快8-10个月,使得装配式住宅的成本比传统施工成本还低。

  实现工厂集中生产,生产用水的循环利用;降低施工噪音扰民,减少有害其他排放及施工粉尘污染;低碳低能耗的住宅,让建筑行业告别现场手工砌筑抹灰时代。

  无论是万科还是碧桂园、华润还是招商,归根都是靠手艺吃饭的开发商。打造产品能力的升级,技术的投入与研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前瞻性的思维与技术推动,资源禀赋再好,也无法在这个行业长盛不衰。

 碧桂园SSGF体系如何在项目推进,下篇文章即将揭晓,敬请期待。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